絕知此事要躬行
深化“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湛江科技學院“啟仰”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于7月4日至7月11日到湛江市徐聞縣角進行為期八天的實地調研。
初始,大巴從學校開到放坡村,沿途的風景也從市區車流人馬轉到鄉村老街小巷。車停在民宿前時,卻被對面大樹底下乘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們吸引住了。老有伴,聊得棒,大伙樂呵呵齊相伴,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是最美的風景,更是鄉村里最平凡的日常。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加入的是調研組,每天任務是負責一日調研活動的總結和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在調研中,由于調研的對象和天氣狀況,我們都不得不要取消或則調整行程安排。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現,我們在討論調研行程安排上,都會準備好兩個計劃,未雨綢繆。這次的調研研前期,沒有充分了解到調研主題和方向,頭一晚討論采訪問題預設出現了方向性的偏差。在后幾次小組討論問題預設和確定行程上都耗費很長的時間,效率低下。自此,我們小組也進行了反思和改正,先暫停下手頭的工作,把我們的調研主線和方向確定下來。并在每次主題的問題預設前多渠道去收集信息和資料,在現有的信息上去思考調研的采訪問題。此后,我們的調研進程快了很多,同時效率也提升。
篤學慎思,明辨善行。每次的調研活動前,我們都要去思考這一次的調研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想收獲些什么。用目的去指導我們的行動,助力鄉村振興是我們的主要目的,如何充分利用我們大學生的力量去助力,以一種純粹的目的去實踐我們的調研主題。我們帶著這樣的目標不斷去探索,也借助網上一些有關鄉村旅游業振興的文獻資料,摸著石子過河,一點一點把我們對放坡村振興的道路調研出來。其中,前兩天我們調研觀察出來的情況表明放坡村的交通工具少,大巴車一天兩輛,并且十分閉塞。在與角尾鄉黨政部門主任林國勇訪談中,得知發展滯后的原因是資金問題,我們通過文獻案例分析對比,例如茂德公鼓城的鄉村振興的經典案例,提出了招商引資的方法,因此后面的活動調研中,我們要進行結合放坡村實際情況研究這個方法的可行性。
調研中,我學會了在認識事物、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要有全面的觀點,即看到事物的正面,又看到它的將來,既看到主流,又看到支流,并看到二存的區別和聯系。在走訪和探索民宿之路發展的問題上,第一書記與我分享道:要看到制約它發展的兩大方面原因,一是客觀原因上,南極村的海洋資源有限。事實上,我們也能明白靠海的民宿更具有吸引力,價格也高,發展也更好。但是資源有限,也就導致了發展的分化;第二是主觀原因,其實當地村民都比較淳樸,無野心將民宿發展壯大,況且經營民宿是副業,能得到些錢能滿足了。當然,資金也是關鍵問題,改造民宿的費用高達幾十萬,能投建起來的村民很少的。同時,我也懂得了做事情事物時要抓住主次矛盾,分清主流和支流,重點把握主流,辦精既要學會統籌兼顧,又要善于把握重點。一開始的調研活動行程安排了很多項目,可時間就七天,要是都按行程上走,七天的時間是無法完成的。我們只有舍取重點的內容去調研,這個時候調研主線的梳理就很重要了,按著主線走,將主線的行程,安排到位,再把支線任務穿插其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有一項調研活動是和幫扶駐村第一書記以及志愿者王章偉一起走訪放坡村。我跟隨他們的步伐,看放坡村的千村萬落和阡陌交通,聽書記將這些物是人非娓娓道來。紙上讀來的文字真實反映在現實生活中,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卻不曉得她初時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我們了解到前期的放坡村民宿發展是非常成功的,起初我在網絡上能看到也是各種宣傳民宿成功的結果,但到了此地深入調查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在人才驛站里和萍子姐姐的訪談中,得知她也是參與第一批建造民宿的浪潮中去。以前的民宿發展沒有如今的基礎設備齊全,那個時候燈泡供不上電是常有的事情。她堅持不過度宣傳,降低期待感,并告知民宿存在不足的現狀。但她能做到了誠意服務,她會帶游客們去體驗趕海,沒電了也會召集大家一起去海邊露營燒烤,額外的服務留住不少游客,回頭客也很多,真正讓他們體會到一種“家鄉”的情懷。然而,好景不長,很多村民得知民宿能賺錢,就紛紛效仿建造,但是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停留在提供住宿的服務上,出現很多同質化的民宿,也造成了不少市場的惡性競爭。因此,我們提出了開展民宿交流會,第一批成功的民宿負責人可以與村民自建的民宿代表人進行培訓和交流。在后期的調研中,也得知他們常常會在民宿總服務中心那邊進行培訓,派遣外地的人才到這里交流,也會安排部分民宿管理者到外地研學。這些實地情況,也只有來到了這些才能真正感受和調研到,深感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很慶幸我們來到了角尾鄉調研,網上海邊圖片化作了可見可摸的海水,身處一片蔚藍之中,感受溫潤的海風拂耳而過,傾聽海浪的一呼一吸,看潮水沒過腳踝,又緩緩退去。更甚,眺望遠處有一人乘一葉扁舟撐一支蒿,屹立在那駿波虎浪之上乘風破浪,不禁讓我油然升起一股力量—不畏風急浪高,敢為時代的弄潮兒。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這一代青年如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最有力的回應就是“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實地八天調研的結束,讓我更懂得如何以青年的力量去發一份光與熱,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通訊員:賴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