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法治未來”青年實踐團來到了焦裕祿同志故鄉——崮山法院,開展了一場社會實踐活動。在這里,他們感受到了焦裕祿精神的生動傳承,也收獲了對法律和法治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工作人員合影
作為設立在焦裕祿同志故鄉的人民法庭,崮山法院始終以焦裕祿精神為指引,將黨建工作與審判執行工作緊密結合,打造了“崮紅法正”黨建文化品牌。在焦思源法官助理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法庭內設立的五大黨建陣地:法魂廣場、法情之路、法典長廊、法德花園、法庭堡壘。在這些陣地上,他們看到了焦裕祿同志的事跡和形象,聽到了焦裕祿同志的語錄和故事,感受到了焦裕祿同志的精神和風范。他們深刻體會到了焦裕祿精神的基本內涵——“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法院
在這一路上,實踐團成員不僅了解了于崮山法院的黨建工作和審判執行工作,也了解了淄博市博山區深厚的法律文化歷史。他們體會到了“治政須憑三尺法,為官應尚四知風”的深刻含義。他們明白了法院的機構設置、日常工作與審判工作流程。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觀摩學習
隨后,在座談會上,同學們結合專業領域,針對當今法學生就業與能力發展問題與趙慧君法官助理進行論討,并對現場同學的疑問一一作了回答。趙慧君法官助理鼓勵同學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圖為實踐團成員正開展座談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此次參觀調研活動,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之間仍具有較大差距,在未來學習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時,實踐團成員在調研過程中加深了對于未來就業方向選擇的理解和認識,為日后提出促進矛盾糾紛化解的針對性措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為實踐團成員開啟了一段新的法治之旅。他們表示,今后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努力學習法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