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的開展課程,實踐成員首先集體商議了上課的課程,在全員授課的前提下各盡所長,確定好了物理、化學、人文地理、生物、心理等基礎課程,以及舞蹈、蘇州評彈、閱讀等特色課程。其次,每位隊員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將18名隊員分為文案組、教務組、生活組、后期組,各個小組各司其職,保證好支教工作有序進行。文案和后期組負責實踐團隊地宣傳工作,將“支夢華商”的實踐成果以圖片、視頻、文字等方式展現到大眾視野。教務組負責和學校對接,詳細了解支教學校的學員情況,有針對性地編排課表,而生活組統籌負責隊員的后勤工作,物資采買、支教日常生活開銷等都由生活組記錄支出,是支教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實踐隊員協同合作,提前兩個月的時間積極與支教點所在學校取得了聯系,了解相關的教學資源和生活條件,提前準備好相關的物資,為支教活動的開展做出充足的準備。
出發前夕,由于南京突發疫情,使得全體實踐成員的行程卡都帶上星號。此時團長積極和校方溝通活動開展的情況,一次次撥打商丘市、睢縣、澗崗鄉、土樓西村的防疫辦電話,但由于商丘的防疫政策不允許帶星城市人員前往,活動遺憾的無法線下開展。最后經過大家的討論,實踐隊員決定將心理、蘇州評彈兩門課程在湖南永州“湘遇支緣”分團直播開展,其余課程則以錄課的形式保存到網盤,發送給商丘支教點的小朋友們。并且團員們積極在線上展開每日宣傳投稿,完成兩個團的推送排版任務。
在安排好各自任務后,實踐成員各司其職。7月12日蘇州評彈的線上直播課順利開展。評彈作為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如今并不太受到大家的關注,負責評彈課的同學也希望通過一節蘇州人帶來的評彈課,讓孩子們能夠更多的走近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蘇州特色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在物理課上,老師積極脫離大家對于教材中物理的刻板印象,從實驗入手,帶領孩子們親自動手操作,給孩子們不一樣的興趣和體驗。上歷史課的實踐隊員是商丘本地人,她將自己對于家鄉的理解和感受分享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能夠更多的了解他們的故鄉的歷史文化和積淀,了解自己家鄉與外面世界的聯系,了解他們所處代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
支教點地處偏遠鄉村,孩子們的父母大多外出務工,使得他們成為角落里留守的星星,為了幫助小朋友們更好的成長,關注自身心理建設,有相關心理知識的隊員開設了心理課。上課老師首先給孩子們分享了視幻覺圖像,激起孩子們對于心理游戲的興趣,另外,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都會面臨不一樣的心理問題,通過短短一節課的時間,老師給孩子們介紹了情緒的不同類型以及如何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希望他們可以學會如何直面自己的內心,將負面情緒和困擾轉化為正面動力。在化學課上,團員們從生活入手,將看似離孩子們很遙遠的陌生學科拉近到孩子們面前來,讓孩子們知道這些看似神奇的科學其實就藏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角落。閱讀是一個人一生中必備的技能之一,而教會孩子們如何快速且準確地提取文字中的內容,并提高對讀書的興趣是實踐隊成員努力的方向,團員們將古今中外的深奧名著通過簡單有趣的語言描繪出來,讓孩子們置身書中,給孩子們的閱讀生活指明方向。
炎炎夏日將暑氣烘到頂端,而“支夢華商”的實踐將要進入收尾工作,團隊成員將繼續保持負責認真的態度,始終圍繞“投身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的主題,為支教工作奉獻綿薄之力,而云支教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也是在響應時代的潮流,利用互聯網,課程可以更加豐富多彩,而不受時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