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有關部門規定,一般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即為古樹。港東村中古樹為銀杏,又名公孫樹,屬銀杏科,具有很高的觀賞醫用和藥用價值。此樹始于萬歷三年建匯龍村庵時植于東南側,為港東小學的特殊風景之一,現位于港東村委。與其他古樹作為專門的旅游景點不同,港東村古樹周圍雜草叢生,幾乎無人踏足,好在樹身周圍有專門的圍欄對古樹進行保護,使古樹顯得更加靜謐莊重。

在村委的帶領下,志愿者們來到了古樹所在處,據他介紹,古樹在歷史發展、植物生態、人文情感角度都有很高的價值,對于古樹的保護具有充分的現實意義。以村中的古銀杏樹為基礎,村委跟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務隊講述了古樹的價值及保護其的意義。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講,古樹是歷史的見證,它見證著時代的變遷、百姓的悲歡與世事的滄桑,它是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瑰寶,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歷史觀賞價值,對其實施有效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植物生態角度來看,古樹對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研究樹木生理具有重要意義,應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從人文情感角度上來說,古樹是人們心靈的寄托、情感的依靠,更是遠在他鄉的人對家鄉的依戀,凝聚著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對于家鄉深厚的感情,對于古樹進行保護,就是在保護城市鄉村的滄桑之美,留住記憶與鄉愁。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作為生態文化和歷史記憶的記錄者,古樹是獨特的“綠色文物”,保護古樹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生態價值,同時保護方式也越來越需要新理念、新模式。據了解得知,為加強古樹的保護工作,嶗山區林業局加緊完善了保護機制,對古樹名木進行常態化管護,并采取多種保護措施,積極呼吁港東當地村民對古樹的狀況進行檢查,適時松土、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學管護的良好氛圍,為古樹名木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和社會環境。

當志愿者站身于古樹前最直觀的感受為嶗山區港東村對于銀杏古樹的保護有余,開發不足,志愿者們對此進行了思考并積極尋求改善措施。造成這棵擁四百年歷史的古樹沉寂的原因總結為三點:一是位置偏僻,位于村委會的角落,身為古樹卻并不起眼;二是村中年輕人、小孩和外來游客對于古樹的了解頗少,甚至有人并不知道古樹的存在;三是古樹附屬價值低,造成參觀價值低。針對這三點問題,小海螺青春服務隊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給予了港東村幾點建議。首先可以在村委會門口增加標識,加大對于古樹的宣傳,讓年輕村民與外來游客充分了解古樹的存在,在村委會內為古樹設立一個小景區,讓古樹“活躍”起來。其次優化古樹周圍環境,去除多余雜草,根據銀杏特性,在樹下配植優選共生植被,如玉龍草、沿階草等長勢緩慢的草本植物,營造“一樹一景”景觀效果,提高古樹名木觀賞價值。最后,增加古樹附屬價值,配合古樹設置一系列的如許愿池、攝影基地等附屬項目來增加古樹所承載的觀光價值,并將古樹自然所散發的鄉愁與鄉思之情發揮到極致以供文人墨客賞玩,使古樹煥發新的活力。

在此次實踐活動中,隊員們看到了港東村的發展潛力,當地旅游業不斷發展,隨處可見古老與現實的碰撞,到處都充滿了屬于港東村的美麗與魅力。銀杏名木在港東,古樹改造煥生機,相信古樹煥發的活力會為港東添磚加瓦,讓港東蓬勃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