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三下鄉:走進英雄之城,重溫紅色記憶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為豐富對英雄之城南昌的了解,對革命先烈的偉大事跡和紅色故事有更深刻的認識,挖掘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奉獻精神、家國情懷,8月3日上午,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紅星筑夢隊走進南昌市東湖區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開展本次實踐活動。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是南昌市首個非國有博物館項目。本次實踐活動主要是讓隊員們在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與歷史進行“對話”,重溫南昌的革命使命;在團旗之鄭重重溫入團誓詞,莊嚴宣誓,為傳承革命紅色經典貢獻當代大學生的青春力量。
探訪紅色紀念館,感悟革命鐵血情
沿著中國共產黨的紅色足跡,重溫中國革命歷史和紅色記憶,從中汲取精神滋養和前行力量。8月3日上午,紅星筑夢隊實踐隊的成員成功抵達位于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在這里進一步學習黨史文化。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是一個以紅旗為主題的革命歷史展示館,該館的陳列布展以“紅旗”為靈魂,以“時間”為紅色記憶節點,通過“紅旗源”“紅旗譜”“紅旗頌”“紅旗揚”四大主題,讓參觀者通過時間線“身臨其境”地與歷史對話。當日館內人員稀疏,通過與館內工作人員的溝通,獲知該館為南昌首個“公助民辦”博物館,今年1月開館至今,已累計接待參觀者超兩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由于該館日前尚未配備講解員,實踐隊成員便自行參觀展示館。
![]() |
圖為實踐隊副隊長熊旻軒在參觀展品 通訊員 李心雨 供圖現代技術出新招,紅色經典永流傳
在實踐期間,有隊員注意到館內的部分展品上標有二維碼,參觀者用手機掃描后即可還原重大歷史事件場景。將紅色文化與AR技術相結合,使得展出內容更加豐富,形式也更加靈動,吸引了參觀者參與其中,感同身受,在學習了紅色文化的同時又不失趣味性。經典與AR技術的結合,讓展館更加的多元化、現代化,活靈活現的展出方式也更利于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參觀,從而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
據悉,該館內的千余件展品均由民間收藏家李定康提供。李定康是一個資深民間收藏家,多年來癡迷于紅色文物收藏,私人藏品已達3萬多件,但是多年來一直苦于沒有合適的空間展示自己的藏品,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的建立讓他的藏品找到了一個“好的歸宿”。隊員們看到,這里有不少紅色藏品頗具文物價值,如紅十軍紫銅軍號、工農紅軍借條、劉和珍烈士照片等。

圖為展館二樓一角的部分展品 通訊員 李詠欽 供圖
重溫入團誓詞,踐行青年使命
在展館內,隊員們看到許多展出的鮮艷的團旗、黨旗、軍旗、國旗,以及各類徽章,深切感受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這些鮮紅的旗幟,是在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用他們的一腔熱血所染成的。
隊員們感觸頗深,考慮到隊員們尚未入黨,而全部都是共青團團員的身份,隊員們決定重溫入團誓詞,在一面鮮紅的團旗之前,隊員們紛紛舉起右拳,莊嚴宣誓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團的章程,執行團的決議,履行團員義務,嚴守團的紀律,勤奮學習,積極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圖為部分實踐隊員在團旗前重溫入團誓詞 通訊員 徐佳怡 供圖
參觀展示館實踐活動接近尾聲之時,全體隊員在館內大廳進行合影留念,館內工作人員主動提出為隊員們合影,并表示大廳內的全部數字展燈亮起時,將會使得背景變得更加絢麗。

圖為實踐隊在館內大廳的合影 通訊員 徐佳怡 供圖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全體隊員對南昌英雄城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傳承紅色經典不僅是對先烈的深切緬懷,更讓隊員們體會到紅色精神給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將會更加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播。本次實踐活動在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