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學“陶紋華彩”社會實踐團隊赴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聚焦馬家窯彩陶技藝的傳承與創新開展調研。團隊通過實地走訪與深度訪談,在文化解碼、非遺對話、文旅融合等方面推進工作,為馬家窯文化活態傳承與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馬家窯文化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部分,承載著遠古先民的智慧。實踐團首站走進甘肅省馬家窯彩陶文化博物館,與王勇主任深入交流。王主任解讀了水波紋、蛙紋等紋飾的文化內涵——既體現先民對自然的崇拜,也為中華文明本土起源說提供實證。

(圖:王勇主任為實踐團講解馬家窯文化)
王主任介紹,2014年起多方聯合推進的馬家窯文化考古研究成果豐碩,如寺洼遺址發掘的三重直角拐彎圍壕,為新石器時代聚落研究提供關鍵依據,該遺址入選“2024年全國十大遺址新發現”。談及傳承,他鼓勵團隊發揮技術優勢,用AR/VR復原先民場景、借抖音等新媒體吸引年輕人,雙方就此展開探討,奠定理論基礎。

(圖:實踐團就馬家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工作訪談王勇主任)
隨后,實踐團前往河口村拜訪非遺傳承人閆師傅,了解到彩陶以當地紅土和礦物顏料為原料,制作工序繁復。閆師傅坦言,因學習艱苦、社會認知度低,技藝傳承面臨斷代風險,目前僅靠家族維系。對于團隊提出的電商推廣、文創開發等方案,閆師傅雖顧慮網店競爭與運營經驗,但對“建模技術輔助素陶制作降本”及開設文創體驗店、開發冰箱貼等年輕人喜愛的產品表示支持,為后續計劃注入信心。

(圖:閆師傅制作的部分彩陶)
盡管馬家窯文化有一定名氣,但村民文化自豪感與品牌影響力仍需提升。實踐團希望推廣特色模式,增強文化自信。此次調研讓團隊既體會到古人智慧,也感受到傳統技藝的挑戰與機遇。隊長表示,將通過技術賦能與創意設計,讓千年彩陶融入現代生活。目前,團隊已啟動與閆師傅的合作規劃,聯合高校開發首批文創產品并試點電商推廣;未來還將借助3D建模優化制作流程、打造彩陶研學基地,助力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正如閆師傅所言:“文化需要時間打磨,有了年輕人的參與,彩陶技藝的未來一定會更光明。”

(圖:實踐團成員采訪閆師傅)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