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縫隙間,叩問紅巖精神的時空契約
青磚小院鎖煙云,一紙航圖見赤忱。在泛黃的史料、珍貴的實物與生動的影像中,盧作孚先生“實業(yè)救國、教育興邦”的一生徐徐展開:創(chuàng)辦民生公司,在民族危亡之際組織“宜昌大撤退”保住國家工業(yè)命脈;投身鄉(xiāng)村建設,以“服務社會、便利人群”為宗旨推動地方發(fā)展。這些壯舉非商業(yè)行為,是以血肉為錨的家國大義!所彰顯的擔當精神、奉獻情懷,與紅巖精神中“堅定理想信念、團結奮斗、無私奉獻”的內核高度契合,正是黨領導下的仁人志士為民族復興拼搏的生動寫照。


行走思政課,破譯紅巖精神的端粒密碼
團隊將思政課堂搬到歷史現場,講解員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解析道:“從紅巖先輩獄中堅守信仰,到盧作孚先生以實業(yè)踐行救國理想,紅色基因始終跳動著‘為國為民’的脈搏。這正是黨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歷史印證,也是新時代青年必須傳承的精神密碼。”隊員們圍繞“紅巖精神與青年擔當”展開熱議,紛紛表示從盧作孚先生“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抉擇中,更深刻理解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也更加明確了青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責任。


未啟封的船票,歷史苔痕上與青年對話
隊員們紛紛感慨,歷史課本上對盧作孚先生的記載雖寥寥數筆,但此次參觀故居,通過實物、圖片與場景中的沉思,得以深刻了解其生平史事,真切觸摸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盧作孚先生創(chuàng)辦民生公司打破外國航運壟斷,在宜昌大撤退中全力搶救物資為抗戰(zhàn)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投身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與鄉(xiāng)村建設的偉大精神,讓人深感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尤其被他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打動,從不空談而是以務實態(tài)度推動事業(yè)發(fā)展;更從毛主席“交通運輸業(yè)不能忘記盧作孚”的評價中,讀懂他愛國救國報國的一生。作為時代新青年,大家表示要以他為榜樣,將個人發(fā)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傳承中踐行青年擔當。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