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持續投入和改革深化,教育公平和質量的提升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在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和教育質量的普遍提高,對于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助力城鄉教育協調發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7月4日,南京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三助”興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下車鎮石羊小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國家教育政策的引領下,團隊致力于響應“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號召,深入鄉村教育一線,為促進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質量做出積極探索。
現狀剖析:村小的挑戰與機遇石羊小學作為下車鎮的一所村小,面臨著生源不足、經費短缺等多重困境。在與校長胡勝利交流的過程中,實踐團隊了解到,石羊小學現有學生121人,人數最多的年級是五年級,僅有28人。每學期按照一個學生30元進行財政撥款,經費匱乏。盡管如此,學校依然堅持落實國家教育政策,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實際的教學模式。學校硬件設施雖然有限,但在教學要求上一絲不茍,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質量,均力求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除語數英外,學校還開設了科學、信息、音樂、美術、體健、書法等等課程,致力于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扎實推進“五育并舉”。
黑板上工整的板書,無不彰顯著石羊小學老師們的嚴謹認真與扎實的專業水平。看著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團隊成員紛紛陷入沉思,雖然村小面臨著生源不足等重大困境,但絲毫沒有影響基層勤勤懇懇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常年扎根于農村,將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令人為之動容。石羊小學還有內容豐富的圖書室,書架上整齊擺放著一本本課外書供孩子們課外拓展學習,但由于時間可能比較久遠,書籍上沾染了泛黃的年代感。應用數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孫曉飛向石羊小學校長表示,可以定期捐助一些書籍,為石羊小學的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特色展現:種植園的勞育實踐
石羊小學還開辟了種植園,作為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種植園按一個班級四塊小地分配,不僅是農作物生長成熟的基地,更是學生們勞動教育的生動課堂。在這里,學生們親手播種、施肥、除草,見證作物從發芽到成熟的過程,在豐收時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通過種植玉米、芝麻、羊角蜜等作物,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從小培養勞動習慣與技能。種植園對面還有一小片桃園,現在正是摘桃子的時節,學生們路過桃園時可以尋覓葉叢中的桃子吃,又香又甜,給課余生活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自然魅力。這種直觀的勞動教育與親近自然的體驗,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他們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勞動教育的實施,不僅豐富了學校的教育內容,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責任與堅持。
趣味數學課:點燃思維的火花
為切實落實教育公平,以實際行動為農村輸送先進教育思想,實踐團隊中朱美嘉、吳文靜兩名成員特別為石羊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準備了一節趣味數學課。課程內容涵蓋了直線相交的幾何知識、乘法運算的基礎技巧以及填數游戲、巧移火柴棒等思維訓練。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引導孩子們面對復雜題干時,先從簡單問題想起,簡化問題情境,再逐步過渡到復雜問題,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