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籌備,照亮調研之路
鄉村教師作為鄉村社會的知識分子,一方面是鄉村兒童智識的啟蒙者、教育者,另一方面又是鄉村社會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對鄉村社會發揮重要作用。面對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圖景,新時代鄉村教師應該重新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以嶄新的面貌投入到鄉村教育發展建設中去。在初夏的微風中,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桃李先鋒實踐隊踏上了探索鄉村教師內心世界的征程。為了確保調研的深入與準確,前期籌備工作至關重要。為了確保調研的順利進行,實踐隊成員還進行了集中培訓并召開了線上會議。會上,隊長程一凡與隊員馬晨旭師姐帶領大家明確了實踐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細致分工,確保每位成員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訪談技巧、問卷設計等。同時,實踐隊積極與鄉村學校、教育部門建立聯系,爭取到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為后續的實地調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深入田野,傾聽鄉村教師的心聲
隨著調研的深入,7月11日實踐隊員們走進了濤雒鎮中心小學,參觀了學校的校園文化設施并詳細了解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現狀。學校位于鄉村,雖然規模并不大,但是各項設備可是樣樣都齊全。除此之外,校園內的環境不僅有蔥郁的樹木,還有五彩繽紛花草,把整個校園點綴得十分美麗。實踐隊員們與學校的教師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感受到了鄉村教師們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他們不僅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和心理壓力。
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隊員們收集了大量關于鄉村教師情緒勞動與職業認同的第一手資料。調研結果顯示,鄉村教師在情緒勞動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通過與當地教師的交流,隊員們了解到老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以應對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和家長的期望。這種持續的情緒付出往往讓鄉村教師們感到疲憊不堪。同時,鄉村教師在職業認同上也存在一定的困惑。由于工作環境、待遇水平等方面的限制,部分鄉村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價值產生了懷疑。他們渴望得到更多的認可和支持,但現實卻往往讓他們感到失望和無奈。
情系教育,共筑鄉村教師的心靈家園
經過這次深入的調研,社會實踐隊每一位成員都深受觸動。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教師在教育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貢獻。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鄉村孩子們心靈的引路人。
這次調研也讓隊員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鄉村教師在情緒勞動和職業認同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隊員們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提升策略:一是加強鄉村教師的職業培訓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情緒管理技巧;二是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增強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加強社會宣傳和教育引導,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四是鼓勵和支持鄉村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和學術交流活動,拓寬他們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視野。
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鄉村教育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其質量直接關系到鄉村的未來發展。鄉村教師,作為鄉村教育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情緒勞動狀態與職業認同感不僅關乎自身的心理健康與職業發展,更直接影響到鄉村學生的成長與鄉村教育的質量。桃李先鋒實踐隊的隊員們堅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鄉村教師的情緒勞動能力和職業認同感將得到顯著提升,攜手共進,為鄉村教育的美好明天貢獻智慧和力量!
圖為桃李先鋒實踐隊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程一凡供圖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