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勤作槳,青山有路志為梯
進入課程的第一部分,實踐隊員為孩子們進行學習習慣的引導,目標如同燈塔,指引著前行的方向。實踐隊員與孩子共同制定具體、可實現的學習目標,這些目標既有挑戰性,又符合孩子的實際能力,讓孩子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其次,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實踐隊員鼓勵孩子們獨立思考,根據周圍的青山綠水提出一些小小的問題,讓孩子們主動去尋求答案,而不僅僅是依賴于被動的接受他人傳輸的知識。此外,時間管理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農村的孩子往往因為貪玩,而容易忽視學習任務,為此,實踐隊員帶著孩子們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將暑假學習任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分配到每一天,避免臨時抱佛腳。當然,計劃中也包含了休息和娛樂時間,保證孩子們有足夠的時間放松,避免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被枯燥的學習任務消磨。最后,良好的學習姿勢是能夠好好學習的基礎。實踐隊員對孩子們的坐姿以及拿筆姿勢等進行糾正,爭取讓孩子們能夠矯正自己的姿勢。這不僅僅是為了能夠為了學習更規范,更是為了讓孩子們留住明亮的眼睛和健康的身體。

洗手習慣成日常,健康伴隨我成長
進入課程的第二部分,生活小課堂正式拉開帷幕,實踐隊員以溫馨而細致的方式,引導少數民族的孩子們學習并體驗一系列健康的生活習慣,其中強調的是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實踐隊員展示著正確的洗手步驟,并解釋勤洗手、洗好手的重要性。實踐隊員按照“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口訣認真講解:先是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接著是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然后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緊接著彎曲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隨后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緊接著指尖并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最后彎曲手指關節,將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最后清潔手腕。實踐隊員每一步都配以清晰的解說,讓孩子們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引導下,深刻理解洗手對于預防疾病、保護健康的重要性。

隨后,實踐隊員邀請孩子們上臺,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孩子們興奮地卷起袖子,模仿著實踐隊員先前的動作,一絲不茍地完成每一個步驟,臉上洋溢著認真與喜悅。
方言童聲啟智路,普通話音促交流
對于來自方言區的孩子,學習普通話并非易事。因此,實踐隊員通過各種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普通話的魅力,掌握標準的發音和表達技巧。首先,實踐隊員先向孩子們拋出一個問題“古人之間怎么進行交流呢?”引發孩子們對于漢語語言的思考,隨后便介紹普通話的發展歷程。普通話為現代漢語,繼承于北宋,定命于元明的“官話體系”。再追溯至上,便為春秋時期的“雅言”。孩子們在聽完這一簡要概述都若有所思,普通話的發展歷史蘊含著中華文明發展的積淀,一樣源遠流長。在講述過程中,實踐隊員著重強調我國的七大方言區,讓孩子們了解到如今普通話作為國內各地溝通的橋梁的重要意義,也讓孩子們更加明白學好普通話、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性。接著實踐隊員還為孩子們開設了普通話小劇場,孩子們不亦樂乎的演起了西游記、葫蘆娃等經典影視動畫。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讓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的方式,來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實踐隊員在此過程中也會為孩子們糾正發音,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普通話水平。活動最后,實踐隊員還組織孩子們一起誦讀經典詩詞,結合傳統文化元素,讓孩子們在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同時,提高普通話的語感和表達能力。

通訊員(徐國誠 鐘姝媛 黃煜雯)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