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高甲戲劇團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這不僅提升了高甲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演員。但隨著現代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如何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融入現代元素,成為高甲戲發展的一大難題。“在繼承傳統上,富有共鳴的內容和精湛入骨的演技無疑是觸動觀眾心弦、贏得他們長久喜愛的關鍵所在。在探索創新上,可以巧妙運用舞臺技術、燈光藝術、劇本的創新等方式,來激發觀眾的興趣和熱情。”柯老師強調要唯有深諳守舊之道,方能開辟創新之路。他們不斷推動“高甲戲進校園”,希望通過戲劇教育來培育孩子的審美能力,樹立良好的品格。她自豪地說:“在我的悉心指導下,許多學生憑借他們的才華與努力,成功摘得了小梅花獎這一殊榮。這不僅是對他們個人藝術成就的認可,也是對我教學工作的肯定與鼓勵。”高甲戲的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文化的傳承、精神的傳承。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高甲戲,愛上高甲戲,讓這份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圖為高甲戲傳承人暢想高甲戲未來創新發展的場景。 任榮森 供圖
實踐隊隊員們前往泉州高甲戲劇院觀看表演。舞臺上,演員們以精湛的演技和獨特的唱腔,將高甲戲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鼓點聲、唱腔韻,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隊員們聚精會神地觀看,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們被扣人心弦的情節深深吸引,深刻體會到了高甲戲所蘊含的沖擊力與震撼力。表演結束后他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觀演為契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時代的變遷,觀眾的審美需求日益多元化。高甲戲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積極探索與現代藝術形式的融合,不斷推陳出新,展現出勃勃生機與嶄新面貌。高甲戲的傳承人們不斷地進行創新嘗試,他們結合現代審美觀念和技術手段,對高甲戲的傳統劇目進行改編和創作,創作出了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劇目和表演形式,例如《圍頭新娘》、《連升三級》、《大河謠》。這些新作品不僅保留了高甲戲的傳統韻味,還注入了現代藝術的活力。新生與古老欣然相遇,高甲戲正在通過推出精品劇目、人才培養、新媒體傳播等手段煥發新生,讓高甲戲“活”起來,訴說中華文明的精妙,記錄時代發展的新故事,在傳承與創新的雙重驅動下,定能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高甲戲傳承人的合照。任榮森 供圖
據悉,集美大學師范學院古韻煥新實踐隊將以此次實踐調研為契機,進一步挖掘泉州非遺資源,探尋現代藝術和非遺文化的契合點,通過新媒介宣傳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走近大眾、貼近生活。(通訊員 韓佳怡)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