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銀川基地,團隊成員們首先接受了專業的培訓,了解草地種質資源保護的重要性、調研方法以及取樣技巧。隨后,他們身著統一的科研服裝,手持專業工具,深入草原腹地,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調研工作。
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分工明確、協作默契。他們仔細觀察每一株草的生長狀況,記錄其形態特征、生長習性及分布區域;同時,他們還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對草地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進行監測,以獲取更為全面的數據支持。在取樣環節,團隊成員們更是小心翼翼,確保每一份樣本都能保持其原有的遺傳特性和生態價值。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們對草地種質資源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科研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在烈日下奔波、在風雨中堅守的日日夜夜里,團隊成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研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苜蓿科技小院團隊表示,將以此次寧夏銀川之行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國內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推動我國草地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領域的科研創新與技術進步。同時,他們也將繼續秉承“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理念,為我國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農業人才。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