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鹽堿地作物種植現狀,強化對糧食生產政策和技術的宣傳,7月20日,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助力鹽堿農業,保障糧食安全”實踐服務團前往東營市丁莊街道西官莊村進行實地調研。
在丁莊街道西官莊村,村委會成員詳細介紹了棉花、小麥、玉米和甜高粱等作物在鹽堿地的種植情況,著重介紹了登海605、濟麥60、濟粱3號等引進的新品種,以及播期確定、品種選擇、播種管理等種植經驗,表示近年來通過政府和農科院的共同努力,實行經濟政策補貼、改良技術培訓、智能機械推廣等措施,使鹽堿地糧食低產情況有所改善。村委會成員指出鄉村振興首要是人才振興,希望實踐服務團成員們在學成歸來后,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帶回家鄉,投身于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在村委會成員的帶領下,實踐服務團成員們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觀察了小麥、甜高粱、玉米和蓮藕等作物的生長狀況,對作物的生長習性、種子來源以及種植技術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實踐服務團在西官莊村黨群服務中心向村民們進行科普宣講,圍繞全國糧食狀況,從供給、消費、產業和種子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重點宣講了糧油生產補貼、糧食訂單收購獎勵、機械化插秧服務“以獎代補”等政策,同時向村民們宣傳了小麥淺埋滴灌微壟溝播水肥一體化、玉米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密植機械粒收栽培等技術。實踐服務團成員們主要聚焦鹽堿地農業生產、技術改良和改進措施等,向村民們開展了關于鹽堿地農業發展情況的問卷調查。
通過此次調研學習,實踐服務團成員們加深了對鹽堿地作物種植情況的認識和了解,推進了糧食生產政策和生產技術的科普宣講。實踐服務團成員們紛紛表示,只有多實踐,多下地體驗,才能深刻體會農業生產的艱辛,今后將努力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