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鄰封副鎮長,振興鄉村新篇章
為深入了解鄉村發展新貌,實踐團成員對鄰封鎮副鎮長蔡吉進行了關于“鄉村振興”主題的專訪。蔡吉副鎮長首先介紹了鄰封鎮歷史悠久的特色產業長壽柚,同樣也提出其面臨著傳統經營模式瓶頸。為此,鄰封鎮成立了長壽柚合作社,通過信息共享、技術互助和銷售抱團,形成產業發展合力。此外,鄰封鎮還成功打造“春賞花、夏戲水、秋采果、冬祈福”全時旅游業態,尤其秋季采摘季,吸引數萬游客,日均出貨量高達四十萬件。
然而,鄉村振興之路并非坦途。他指出,鄰封鎮面臨人才流失、土地控制嚴格和產業結構單一三大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鄰封鎮計劃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電商推廣及多元化產業發展,如生態養魚、木材加工和觀光旅游等,拉長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目前,已嘗試開發柚皮糖、果醬等加工產品,電商平臺的引入更是極大促進了長壽柚的線上銷售,甚至遠銷新加坡等地。
展望未來,蔡吉副鎮長充滿信心地表示:“鄰封鎮是全國文明村、鄉村治理示范村以及重慶市宜居宜業和最美村居的典范。在政府工作人員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信鄰封鎮的鄉村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廣。”

圖為隊員正在采訪副鎮長蔡吉。通訊員 吳桐雨 攝
開展科普課堂,共探化學奧秘
實踐團成員結合專業知識寓教于樂,組織開展化學趣味實驗,給居民們講解制作護手霜的原理和方法,并且帶領居民們動手實踐。在隊員的講解、幫助下,居民們成功地將橄欖油、乳化劑、甘油、純凈水按照10:6:5:72的比例和適量香精攪拌均勻,最終得到了奶油質地的護手霜。鄰封鎮的居民們在實踐中感受化學魅力,充分了解到日常生活用品中蘊藏著的化學知識。
參觀長壽柚企業,走近新農人代表
旨在進一步了解鄰封長壽柚產業,實踐團成員重點考察了長壽柚種植、加工及銷售的產業鏈環節,并與創辦簡一農業的企業家傅偉進行了深度交流。在簡一農業的生產現場,實踐團成員們目睹了長壽柚從采摘、削片、晾曬到包裝的全過程。傅偉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如何利用非成熟期的柚子制作中藥和飲品,以及如何通過自動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也許等你們明年再來,我們車間就你實現自動化生產,不再需要人工了。”傅偉驕傲地告訴成員們。此外,他還分享了關于柚子種植和養護的專業知識,包括授粉、開花、向陽面等因素對柚子品質的影響。

圖為傅偉為隊員講解長壽柚生產機器。通訊員 吳桐雨 攝
調研鄰封發展新貌,共繪村民生活畫卷
調研團隊分為六個小組,通過分散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圍繞鄉村振興政策與產業、政府工作情況與村民滿意度、以及村民生活方式等多個維度在鄰封鎮及周邊村莊進行了深入調研。結果顯示,村民對鄉村振興戰略有較高的認知度,并對鄰封鎮的特色支柱產業——沙田柚種植表示高度認可。沙田柚種植不僅顯著提升了村民收入,還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包括提供先進技術和組織集中學習等。
盡管沙田柚種植為村民帶來了經濟效益,但柚子的銷售問題仍是村民普遍關注的焦點。然而,隨著政府的持續幫扶和企業的積極參與,銷售難題正逐步得到緩解。村民們對政府的管理普遍表示滿意,并希望未來能進一步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豐富文化活動,改善基礎設施。

圖為成員調研時積極參與農活。通訊員 吳桐雨 攝
慰問抗美援朝老兵,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意在加深對抗美援朝歷史的了解、傳承紅色基因,實踐團成員前往慰問抗美援朝老兵明朝品老先生。“那是1956年,團里帶著我們一起去朝鮮,”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露出懷念和自豪的微笑,用他顫抖而堅定的聲音將那段光輝的歲月娓娓道來,“我們在長壽區集結,宣誓要保家衛國,隨后被分配到了六十三師,負責學習無線電通訊技術。”
他回憶了在朝鮮戰場上的艱苦歲月,特別是那段在惡劣環境中堅持學習無線電通訊技術的時光。明爺爺憑借不懈努力,從一名僅有小學學歷的士兵成長為團隊中的佼佼者。
明爺爺感慨地表示,那段經歷讓他深刻理解了責任與擔當,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貢獻成為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實踐團成員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將銘記歷史,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及指導老師合照。通訊員 李伯彥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