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沙凈礫”調研團完成廣東省珠海市調研
為了響應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號召,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動環境生態保護和發展及經濟發展,了解沙灘環境治理情況,1月22日,山東大學(威海)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澄沙凈礫”調研團赴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海水浴場進行實地調研。調研伊始,團隊成員來到了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海水浴場,對當地沙灘的污染情況展開了實地調研。在團隊成員的走訪之下了解到,唐家灣海水浴場沙灘的垃圾種類相對較少,以顆粒小、質量較輕的塑料碎屑、木頭碎片等為主,包括短塑料繩、塑料包裝碎屑、煙頭、爛木頭、食品塑料包裝、瓶蓋、燃放完的煙花垃圾等。對于這些塑料,工作人員介紹道:“這里的塑料垃圾有很多時候是海浪帶上沙灘的。”珠海島嶼眾多,碼頭也多,不少漁民將廢棄的塑料薄膜和塑料捆扎繩直接丟棄在海上,海水運動再將這些垃圾帶上海岸。當然也不乏有游客亂丟垃圾。但是在當地紅衣志愿者的清理下,沙灘垃圾總量并不多,環境治理情況相當不錯。


在后續對負責沙灘垃圾清潔的工作人員的采訪與對不同時段的沙灘垃圾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中得知,珠海市沙灘垃圾早上時段相對較多,以木棍、木片、塑料為主,產生原因主要是前一天晚上游客留下的垃圾以及海水運動帶上海岸。
接著,團隊成員在對當地游客及志愿者進行相關采訪之后發現,當地多數游客并未注意到沙灘清潔機器人的出現,但他們非常期待沙灘清潔機器人能被運用于海灘環境治理,對其使用方面的擔憂僅存在于是否會把游客的一些沙灘毯、鞋襪等私人用品當作垃圾一并處理等方面,對費用方面的擔憂暫時沒有出現。志愿者們更是認為沙灘清潔機器人的普及非常有必要,他們認為沙灘垃圾清潔機器人在減少人力消耗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沙灘環境良好。除此之外,志愿者還指出了一些沙灘垃圾清潔機器人的短板:機器人可能難以清理一些大型垃圾,不可避免地需要去動用人力資源。
隨后,在對工作人員的采訪中了解到,這里的工作人員大多在早上七點到八點進行清掃。且沙灘呈條狀分布 人流量較小 只需2至3人便可大致清掃干凈 沒有使用沙灘垃圾清潔機器人的市場。但許多游客漠視沙灘旁放置的垃圾桶,這也給沙灘垃圾清潔人員帶來了更大的負擔。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一部分沙灘垃圾來自海洋。這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可能需要進一步深入調查沙灘垃圾的來源和海洋污染的關系。
本次實地調研,團隊成員著眼于沙灘垃圾處理的實際情況,以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海水浴場為樣本,收集整理了有關沙灘垃圾及其處理的寶貴資料,為改善珠海市沙灘環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和科學建議。本次實地調研不僅提高了團隊成員的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更為日后沙灘垃圾清潔機器人的實際應用提供數據支持,為推動海洋生態綠色發展貢獻了屬于山大學子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