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實踐隊員進行實踐前培訓學習。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林迪迪 供圖
尋飲食文化,增添實踐特色性
在實踐開始之前,實踐隊員認真學習中華優秀食文化的相關知識,了解到中華優秀食文化主要包括農耕文化和飲食文化。通過深入實踐,考察日照市人民藍色食物消費特征以及影響因素。日照市作為一個沿海城市,藍色食物十分豐富。并且由于距海近,藍色食物的的獲取較為便利,當地的藍色食物具有價格低、種類多等優勢,在居民的飲食結構中占比較高,并有許多當地的特色菜肴是由當地的藍色食物制成。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中華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地區特色菜肴是其飲食文化的沉淀,不同地區的特色菜肴代表著當地的歷史、氣候、民俗和口味偏好。通過采訪實踐隊員得知大部分居民一周食用1到2次藍色食物,頻率更高的甚至達到了3到4次。這體現出在當地的飲食文化中藍色食物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除了一部分居民前往農貿市場或者水產品市場進行藍色食物的購買,還有部分居民直接“靠海吃海”,通過打撈或者養殖獲取藍色食物,體現了日照市沿海居民的飲食習慣受其沿海環境的影響。

圖為實踐隊員與日照居民進行采訪。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引藍色食物,拓展實踐多樣性
實踐隊員們在張家臺村進行了實地調研,既前往了當地的海鮮市場,與當地碼頭周邊的海鮮攤販進行了采訪;又前往了張家臺村一些村民的家中,與一些村民進行了采訪。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實踐隊員們了解到當地市民對于藍色食物有著非常特別的情感,藍色食物在飲食結構中占據了較高地位,多數市民非常認可藍色食物屬于宴席必需品這一看法。經訪談,實踐隊員們發現,日照市民餐桌藍色食物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豐富,反映出人們由吃飽,變好吃,變健康,反映出人們對飲食所產生需求的改變,也體現了大食物觀的影響。

圖為實踐地點展示。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探大食物觀,共創實踐新篇章
在大食物觀的引領下,中華民族的農耕文化和飲食文化得以傳承。大食物觀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的一種觀念。通過與碼頭市場海鮮攤販的采訪,實踐隊員們了解到部分居民利用當地海域面積廣、海水可養殖面積大等得天獨厚的海水養殖條件以及廣闊的消費市場,開展了海水養殖的活動,既有益于滿足自身的飲食需求,也推動日照海水養殖種業的發展。并且日照居民理解并自覺遵守休漁期的規定,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漁業模式,重視對自然資源的保護,避免竭澤而漁的情況發生,也蘊含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中崇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影響。傳承并發展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優秀食文化有利于推動健康消費以及實現食物供應結構的改善。
大食物觀是探索現代飲食文化的新趨勢,雖然與中華農耕文化和飲食文化之間存在一定的碰撞,但也有助于中華優秀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樹立“大食物觀”,傳承中華優秀食文化,是我國當前面臨超大人口規模的國情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前提。通過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大食物觀”的內容,并且通過調查問卷和采訪等形式了解了日照市居民關于藍色食物的消費情況以及影響因素,學習“大食物觀”與中華農耕文化和飲食文化的傳承關系。在未來,實踐隊員們還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更加注重學習海洋資源與藍色食物的相關知識,躬身實踐,做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為海洋強國的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