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以采訪的形式展開,在與審判工作一線工作人員的溝通交流中,實踐隊成員對于目前審判實踐中認定幫信罪存在的困惑、實務工作者對于司法實踐的建議和期待、學生群體圖和規避幫信罪風險以及公眾如何提高對幫信罪的認識和防范等關鍵問題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為后續的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一站: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
7月10日上午八點半,武漢大學“知行并濟,共研幫信”暑期實踐隊到達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進行調研。實踐隊員李曉雪、張晏如、何銘倩三人對徐法官在內三位法院人員進行了有關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采訪。
在采訪過程中,涉及到幫信罪在洪山區法院的總體情況。徐法官介紹了實踐中幫信罪的表現形式,以及其對相關規定的理解,也闡釋了自己在實際中出現的困惑。對于幫信罪的立法目的、立法背景、涉案人群、定罪量刑的考量因素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采訪調研。最后也介紹了對幫信罪未來的展望。
在整個采訪過程當中,實踐隊隊員根據受訪者的回答由淺入深進行提問,受訪者憑借自身豐厚的法學素養和實踐經驗,對實踐隊隊員的問題進行了清晰,深入,透徹的解答。
訪談的最后,徐法官特別提到,近三年來,全國各地公檢法機關對于反詐宣傳、避免信息網絡犯罪的普法宣傳活動始終沒有松懈,我們相信,隨著公眾、金融機構等對相關法律知識的了解不斷加深,幫信罪的涉案人員一定會逐步減少,最終實現對上游網絡犯罪活動的遏制。
——實踐隊員 李曉雪
在這次采訪過程中,我也深刻認識到了現實社會情形的復雜多變,以及幫信罪在實際過程中的復雜。無論是犯罪團伙是上下層級之間的層層轉換,還是多種多樣的犯罪手段工具,都讓幫信罪相關的措施顯得具有現實意義和真對象。
——實踐隊員 張晏如
在刑法學課程幫信罪學習的基礎上,本次實踐調研是對于知識的鞏固,也讓我們從現實的視野審視幫信罪的現狀。法官們給出的數據中犯罪比例之高,更讓我們意識到幫信罪的綜合治理任重道遠。
——實踐隊員 何銘倩
第二站: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7月28日,武漢大學“知行并濟,共研幫信”暑期實踐隊在敬力嘉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進行調研活動,刑一庭庭長王艷、員額法官年凱及法官助理程林穎、楊欽云、陳漢易等人參與了本次調研。
在調研中,大家都作了深入的交流、探討,在幫信罪案件爆炸式增長的現狀下,理論與實務中對于幫信罪的認定仍然存在一定的爭議,主要是對于主觀明知的認定標準不統一、界定幫信罪與掩隱罪的界限標準不統一、缺乏對關聯線索進行深入挖掘等問題;對于幫信罪的治理需要進一步調整,幫信罪的總體情況存在犯罪手段隱秘化多樣化、犯罪主體年輕化低學歷化、犯罪集團產業化鏈條化、判刑輕量化的趨勢。
對于如何認定“明知”,區分幫信罪、掩隱罪、詐騙罪的共犯與幫信罪正犯等定罪方面的問題,以及如何把握 “情節嚴重”“量刑標準”等量刑方面的問題,法官們基于審判實踐,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對于如何有效治理幫信罪、提高公眾社會防范能力,刑一庭法官們認為一是要加強宣傳、提高公眾法律意識,引導學生增強風險意識和辨別能力,二是要加強部門合作,嚴格履行審查義務,有效防止非法信息傳播。
總的來說,本次訪談令我受益匪淺,非常感謝武漢市中級法院對我們實踐活動的支持。我們應當以更高的警惕對待幫信罪,在理論與實踐當中尋找治理的著力點。
——實踐隊員 鄧芮
本次訪談也對于我們未來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角度,如可以通過相似罪名的數據對比來探究幫信罪數量激增的背后原因、通過分析各幫信罪判決中的量刑情況來完善量刑的依據與標準、充分發揮法院對于涉及電信平臺企業以及銀行的監督作用。
——實踐隊員 朱紫涵
關于“幫信罪”,我最初是在刑法分則課堂上對我有所了解。在當今信息時代,網絡犯罪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給社會穩定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了解到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幫信罪的審理實際情況,我深感相關部門對于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決心。
——實踐隊員 張云翔
在本次調研活動中,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優秀法官們以其扎實的法學功底、深厚的法學素養和對司法前沿問題的關切深深打動了實踐隊員。他們以實際行動激勵著身處象牙塔的我們為法治中國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