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3年暑假期間,武漢大學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調研實踐隊以“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為主旨、以法院與金融機構為主要對象,分別赴湖北武漢、內蒙古包頭、山西大同、山西晉城、湖南長沙、湖南桑植、上海、福建龍巖、福建寧德等六省九市進行實踐調研,對當地的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發展現狀進行考察。

圖為實踐隊員在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調研。實踐隊員 王惠榮 供圖
本次調研活動以“面對面”訪談以及線上訪談為主,通過問答的方式詳細了解了各地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的發展狀況,在訪談調研的同時,實踐隊員還采用了數據檢索的方式,通過數據使調研更加科學準確。協同機制的建立
自2005年被聯合國首次提出,到后續世界銀行大力推行,普惠金融已從理論到實踐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并實施,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隨著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相關的金融糾紛也隨之產生。普惠金融業務將信貸資金向貧困群眾、小微企業等特殊群體傾斜,具有“小額、流動、分散”和借款人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特點。由于普惠金融多為無抵押貸款,一旦出現經營管理不善問題,容易引發欠貸糾紛并演變為訴訟,擠占本就有限的司法資源。
此外,盡管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方面,“一行兩會”均各自成立了專門的金融消費者(投資者)保護機構,但實踐中依舊存在著各保護部門之間協調難、金融消費糾紛處理難、防范金融詐騙與非法金融集資難的問題,弱勢群體在獲取金融服務過程中遭受侵權時,難以得到及時且有效的保護。在此基礎上,普惠金融受眾群體的特殊性又使其維權難上加難,僅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難以滿足其實際需要,建立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可以在提高調解效率的同時使普惠金融主體維權更加便捷有效。
在訪談調研中,實踐隊員了解到,在金融類案件中普惠金融類糾紛數量所占比例很高,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人民法院與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法院為例,二者以小微企業、農戶為主體的普惠金融類糾紛數量在金融類案件中占比均高達70%至80%,可見普惠金融類案件之普遍以及建立與之適配的調節機制之重要。
基于我國普惠金融的現狀與金融糾紛對于多元解紛方式的需求,在普惠金融領域引入司法協同新機制十分必要。
機制的持續深化
自金融司法協同機制的概念提出以來,各地積極實踐并在其建立基礎上持續深化發展,在不同方面呈現出多元特點。(一)多主體合作
隊員走訪調研了解到,福建寧德蕉城區的普惠金融糾紛調處中心最早與農商銀行合作,后向其他銀行推廣,與當地銀行均建立了普惠金融司法協同關系。在此基礎上,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模式推廣到了全市,實現了每個縣都配備有相應的司法協同中心。2022年,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模式全線鋪開,法院與人行、銀保監以及發改委、司法局等部門聯動,共同成立了金融糾紛一站式的化解中心,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升級成為一個“微型法院”,實現了農商行營業網點、銀行業協會、保險業協會、消費者保護中心的合署辦公,大大提高了糾紛的處理效率,為人民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圖為實踐隊員在龍巖農商銀行調研。實踐隊員 王惠榮 供圖
(二)多手段解紛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將司法與非司法手段相結合,法院與金融調解組織各發所長,吸納銀行、協會、監管局等專業人士擔任特邀調解員,整合訴前調解隊伍和速裁團隊,建立“速裁法官+法官助理+金牌調解員+書記員”訴調融合團隊,打造速裁、調解、庭審全鏈條協同體系。
(三)多信息共享
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打通了訴源治理平臺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平臺數據壁壘,建立普惠金融司法協同專區,完善訴前多元解紛聯動銜接機制,實現貸前信息貸后同步、訴前信息訴中同步、裁判信息執行同步等,同時兼具在線預警、節點納管、裁判規則指引等功能,打造“訴源+執源”“線上+線下”普惠金融司法服務全覆蓋。
一站式運行模式

圖為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一站式化解中心。實踐隊員 吳瑩芳 供圖
隊員在寧德中級人民法院訪談時詳細了解到,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主要由以下流程構成:首先建立集司法與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于一體的普惠金融糾紛調處中心作為機制運行基礎,在此基礎上通過訴前調解與訴訟相對接實現“一站式”運行,最終以宣傳引導、合規讓利、人才引領、經費保障、績效考核驅動,進行事后保障。
普惠金融糾紛調處中心主要由法院和金融機構兩個主體組成,在寧德模式中,二者分別是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法院和寧德農商銀行。法院作為建設調處中心的主導方,金融機構作為配合方,負責出臺具體的金融優惠政策,并選派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進入調處中心,深度參與金融糾紛調解。
“一站式”運行機制共分為兩部分——訴前調解、訴前調解與訴訟相對接。在訴前調解中,調處中心一方面可以降低當事人尋求司法救濟的門檻,訴前調解不收取任何費用、通過償債激勵政策提高金融消費者的主動償債率;另一方面,調處中心配備工作人員及特約調解員,廣泛吸納具有法律和金融專業知識人員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擔任調解專家庫成員。在訴前調解與訴訟相對接過程中,訴前調解成功、雙方申請司法確認協議效力的,由對接指導法官直接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對于調解不成功、當事人堅持起訴的,直接導入立案系統,亦由對接指導法官承辦該案,讓“當事人最多跑一趟”,實現“一站式”糾紛化解。
在事后保障環節,調處中心將其分為宣傳引導、合規讓利、人才引領、經費保障、績效考核五部分。此外,法院在案件審結后建立普惠金融糾紛典型案例庫,推動普惠金融糾紛訴源治理。
普惠金融糾紛調處中心主要由法院和金融機構兩個主體組成,在寧德模式中,二者分別是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法院和寧德農商銀行。法院作為建設調處中心的主導方,金融機構作為配合方,負責出臺具體的金融優惠政策,并選派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進入調處中心,深度參與金融糾紛調解。
“一站式”運行機制共分為兩部分——訴前調解、訴前調解與訴訟相對接。在訴前調解中,調處中心一方面可以降低當事人尋求司法救濟的門檻,訴前調解不收取任何費用、通過償債激勵政策提高金融消費者的主動償債率;另一方面,調處中心配備工作人員及特約調解員,廣泛吸納具有法律和金融專業知識人員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擔任調解專家庫成員。在訴前調解與訴訟相對接過程中,訴前調解成功、雙方申請司法確認協議效力的,由對接指導法官直接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對于調解不成功、當事人堅持起訴的,直接導入立案系統,亦由對接指導法官承辦該案,讓“當事人最多跑一趟”,實現“一站式”糾紛化解。
在事后保障環節,調處中心將其分為宣傳引導、合規讓利、人才引領、經費保障、績效考核五部分。此外,法院在案件審結后建立普惠金融糾紛典型案例庫,推動普惠金融糾紛訴源治理。
紓困解難增實效
自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建立之始發展至今,在各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當地的人民群眾紓困解難,提高了金融糾紛的處理效率。
普惠金融司法協調機制通過多部門的聯動合作,實現金融糾紛的一站式化解,凝聚各方解紛力量高效化解糾紛。截至2022年12月,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調中心共審結各類金融糾紛案件2903件,訴前化解各類金融糾紛3398件。在寧德市法院,自調處中心成立以來,委托調解金融借貸案件4688件,幫助追回貸款64億余元,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也帶動了整體的訴源治理工作,一審立案數較之前下降了近一半。
部分法院在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的基礎上,引入了創新模式與新技術加以輔助,如云端辦案、智能算法+人工識別等模式,簡化了辦理流程,有效提高了辦案質效。
普惠金融司法協調機制通過多部門的聯動合作,實現金融糾紛的一站式化解,凝聚各方解紛力量高效化解糾紛。截至2022年12月,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調中心共審結各類金融糾紛案件2903件,訴前化解各類金融糾紛3398件。在寧德市法院,自調處中心成立以來,委托調解金融借貸案件4688件,幫助追回貸款64億余元,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也帶動了整體的訴源治理工作,一審立案數較之前下降了近一半。
部分法院在普惠金融司法協同機制的基礎上,引入了創新模式與新技術加以輔助,如云端辦案、智能算法+人工識別等模式,簡化了辦理流程,有效提高了辦案質效。
結語
普惠金融作為一項適應我國國情的金融政策,適度的發揮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然而,由于普惠金融尚處于完善發展當中,相應的普惠金融體系尚未建立,以動態和發展的視角,構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與普惠金融糾紛解決的機制乃至體系十分重要。
然而,構建普惠金融糾紛解決體系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多方主體合力下,結合特定環境下當事人及社會的各種綜合因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方能在不斷完善修正中形成一套成熟化的普惠金融糾紛解決體系,推動普惠金融整體向前發展。
然而,構建普惠金融糾紛解決體系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多方主體合力下,結合特定環境下當事人及社會的各種綜合因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方能在不斷完善修正中形成一套成熟化的普惠金融糾紛解決體系,推動普惠金融整體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