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探索對現代化農村建設之路,深入鄉村一線將課堂學習與鄉村實踐緊密結合。來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機電工程學院四川觀察實踐隊于2023年8月30日來到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年畫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了解鄉村振興工作的成果與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與傳承。
年畫村位于綿竹南派年畫的發源地孝德鎮年畫村,距市區5公里。實踐隊成員來到當地聯系到當地非遺傳承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陳強老師。在他的介紹下隊員們了解到年畫起源于北宋,興于明代,盛于清代。宋代時,由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木版年畫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行和發展起來。乾隆、嘉慶年間,由于經濟繁榮,綿竹年畫進入鼎盛時期,年畫行會也相應建立,名“伏羲會”。其作品不僅在國內暢銷,而且遠銷日本、印度等海外諸國。而現在綿竹年畫已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同時在陳強老師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綿竹年畫博物館,陳強老師介紹:自改革開放以后,綿竹年畫煥發青春,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藝人們搜集、整理、復制了大量傳統年畫,既繼承傳統,又大膽創新,相繼推出了年畫掛歷、年畫賀年卡、年畫皮影、年畫刺繡、年畫線裝書、小型套畫、古雕年畫、木雕年畫、室內裝飾畫等新品種。最后實踐隊員們在陳強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古法雕版年畫的制作工藝。
通過此次實踐調研,實踐隊員們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木版年畫的魅力,認識到優秀民族傳統文化需要走入大眾視野,被更多人接受才能代代相傳,作為年輕一代發揚與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應禁止責。年畫村的優秀發展成果表明依托自身優勢,進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才能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越走越遠 。
作者:張治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