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1 圖為前往實地調研的團隊成員照片 李漠/攝
一、統籌規劃,精心運營
水蜜桃產業一直是陽山鎮的支柱產業,實踐團成員為了給實地調研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提前與桃源村村委對接,了解陽山鎮桃源村的相關情況,得知早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陽山水蜜桃”的品牌已經逐漸形成,但在21世紀前后,因洪澇、蟲害頻發,陽山水蜜桃種植面積銳減,加上當地農民缺乏市場營銷意識,宣售途徑單調,出現了產量少、銷路不暢的困境,在2009年,陽山鎮的兩個貧困村合并成桃源村這個“窮村”。為了拔除“窮根”,桃源村選準發展路子,走上一三產的融合道路。在2013年4月,桃源村村集體將村子土地外包給田園東方集團,集團投資50億元成立了陽山鎮田園東方共同體。
當走進田園東方共同體,首先映入團隊成員眼簾的是連成一片的整齊的桃林,7月正處水蜜桃上市的季節,空氣中充滿獨屬于蜜桃的香甜的味道,平坦的鵝卵石鋪就的小徑通向桃林深處,果農們在樹下辛勤勞作,收割自己汗水澆灌出的累累果實。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成員們在簡單游覽了整個村莊,看到了數十座得到保護修繕的老房子與曾經老村落的古井、池塘,這些保留下來的景致不僅使前來的游客耳目一新,體會到獨屬于桃源村的特色,還時刻提醒著每一位桃源村民自己從何處來,在收獲每一筆實實在在的收入的同時不忘老一輩桃源人辛勤的付出與教誨。在花園式農場運營理念的指導下,如今的桃源村打造出了農林、旅游、度假、文化、居住綜合性園區,致力于建設集“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項目為一體的生態高效農業。

圖 2 圖為田園東方共同體的美好景觀 李漠/攝
二、村里桃源,碩果累累
“原來沒有這么多品種,桃子個頭也小,我們都混著裝,只能拉到市場上零售,破損率高,收入很不穩定。”這是團隊成員走進一位村民家中采訪時他發出的感慨,這也反映出了曾經陽山果農普遍面臨的窘境,談及當下,村民表示:“原先家里的7畝地分散在村里東一塊、西一塊,有的種水稻,有的種桃子,我們干活很不方便。后來由于田園東方共同體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重新流轉,‘小田變大田’,我們有了集中連片的7畝地,又從別人手上租了3畝地,每畝地每年流轉費3000元。”雖然3000元的土地流轉租金,相比周邊地區1000多元的租金高出了不少,但桃源村村民卻覺得很值,因為土地產出的效益不一樣,“算大賬還是劃算,因為我們這里產的水蜜桃比其他地方的更甜、更賣得起價!”
在與數位村民的交談后,團隊成員得知田園東方共同體在原有“協會+農戶”的模式上, 創新建立了“龍頭公司+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全新模式,積極引導承包經營權向愿意種桃的專業大戶流轉,再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按不同區域組建專業化生產的合作社。更加科學的新種桃模式,使當地水蜜桃在品種優良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品質加持。此外,田園東方在桃源村派駐專門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果農興奮地表示,今年是20年來水蜜桃長勢最好的一年,風調雨順,水蜜桃整體上個頭大、上市早,產量也估計高于去年。整個村子洋溢著收獲的歡樂氛圍,一車車水蜜桃承載著豐收的喜悅被發往全國各地,耕耘的汗水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收入流回桃農們的手中。

圖 3 圖為即將上市的陽山水蜜桃禮盒 李漠/攝
三、以桃興業,人才強村
通過訪談田園東方項目負責人蔡健,團隊成員得知桃源村當下正努力從“賣桃賺錢”走向“以桃興業”。近年來除了在桃子品質和銷路上下功夫,陽山田園東方共同體還與山南頭文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桃花源農村創業孵化基地,以本地農民、文創藝術人才為服務群體,聘請民宿“鳴珂里”創始人陳翠與無錫市審圖中心專家崔貴為創業導師,為他們提供創就業服務,吸引鄉賢、“新農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返鄉創業,這也將為整個桃源村注入更多活力與智慧,助力村莊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

圖 4 圖為與東方田園共同體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交談 李漠/攝
本次實地調研使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悟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必須將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切體悟到時代發展為人民帶來的福祉。調研走訪雖告一段落,但“休憩與共”實踐團將繼續行走在探究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見證者、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