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流光,點亮鄉村振興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文物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生生不息的實物見證,是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深厚滋養。為進一步延續遺址文化,推動鄉村振興,7月6日,合肥學院赴繁昌縣中分村“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到繁昌窯遺址文化公園開展實際調研活動。繁昌窯遺址分布在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地帶,創燒于五代,北宋中期開始衰落,廢除于南宋初年,主要燒制青白瓷產品,繁昌窯的青白瓷早于景德鎮近三百年。依托繁昌窯遺址,計劃建成一處集文物考古、遺址觀光、文化體驗、康養度假、綜合商業等功能為一體的陶瓷文化產業園。1981年9月,繁昌窯遺址被安徽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繁昌窯遺址文化公園項目。



鄉村振興在路上,青春聚力正當時。經過一天的參觀和調研工作,團隊成員們都十分期待繁昌窯遺址公園的建成。遺址的保護和開發需要注入青年人的力量,而以遺址文化開發為中心的鄉村振興模式更加需要青年人的朝氣和活力。作為新一代青年,成員們將堅定理想信念,積極投身于鄉村振興一線,不負國家,不負青春,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