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高孟佳 照片 劉瀚濤)回望崢嶸歲月,傳承紅色精神。為深入了解紅色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7月6日,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五名同學組建“學紅色、講紅色,繼承紅色基因”-登封豫西抗日根據地文化宣傳實踐小隊來到豫西抗日紀念館,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教育基地豫西抗日紀念館是河南省唯一的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戰爭歷史的專題紀念館。重溫抗戰征程,追憶崢嶸歲月。參觀過程中,為了使社會實踐順利進行,負責人邀請了講解員為隊員講解紀念館的相關歷史文化。跟隨著講解員進入大門氣勢雄偉的浮雕呈現在眼前,生動地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豫西抗日根據地軍民團結一致,共赴國難的革命精神。
實踐團成員跟隨著講解員的步伐先后進入一個個展室,了解一個個抗戰故事,駐足在一張張抗戰圖繪前,徘徊在一張張文物前,緬懷革命先輩,他們被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恢弘歷史畫卷所震撼。講解員隨后為他們講述安陽西梁慘案-瘋狂的日軍進入西梁村,將挨家挨戶搜捕來的青年男子一個個用刺刀捅殺,不少人趁黑夜向村外逃跑時被日軍抓回當場槍殺。隊員們聽到這里都對日軍侵略的罪行悲憤不已。在紀念館的墻上的每一張黑白照片背后都代表著一個血淋淋的故事,沉重的文字和泛黃的照片告訴我們要銘記歷史、共緬先烈、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在場隊員在參觀過程中,不由自主地默默低下頭向一座座英雄雕塑鞠躬致敬,表達哀悼之情。
為了深入體會先輩們抗日時期克服種種艱難困苦的奮戰精神,實踐團成員來到了八路軍地下密道,親身體驗抗戰的艱辛。在隊員們的親身經歷后,不由自主地對革命戰士英勇無畏的精神更加心生敬意。參觀結束后,成員們紛紛表示當下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革命的后繼者,更要傳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斗轉星移,時光如梭。當年狼煙滾滾的抗日煙火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革命先輩們在艱苦環境下堅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實踐團在游覽中感受著革命先烈們不屈不撓、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
回首往昔,革命歲月風雨如磐;展望未來,新的藍圖正展開壯美畫卷。通過參觀豫西抗日紀念館,不僅使實踐團成員對共產黨人精神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切體會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更使他們明白了自己肩膀上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和使命。相信實踐團的成員們能夠將所思所想化為行動,不忘初心使命,積極進取,用赤誠的心對待國家,用堅韌不拔的心跟隨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訊員及聯系方式:高孟佳 19303839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