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閆如潔 圖片 郭曉軒)重溫崢嶸歲月,捧讀紅色華章。2023年6月30日,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幾位學子組成“學紅色、講紅色,繼承紅色基因”——登封豫西抗日根據地實踐小組前往鞏義市新中鎮參觀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豫西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淪陷區建立的十九塊較大抗日根據地之一,為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豫西抗戰中,豫西將士愛國愛黨、一心為民;頑強拼搏、勇于開拓;無私奉獻、慷慨赴死,這種不畏強敵、保家衛國的精神,永遠是紅色記憶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對當今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價值。
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展示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原人民遭受欺辱的苦難歷史,在這里黨員能一起回憶革命先輩探尋革命道路時篳路藍縷、艱辛奮斗的情景,深切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一幅幅厚重的歷史照片、一份份帶有斑駁印記的文件、一件件珍貴的歷史遺物、一段段記錄歷史的詳實資料,真實再現了王樹聲、戴季英、皮定均、徐子榮等在豫西開辟根據地后,帶領人民開展革命斗爭、抗擊日寇的英勇事跡。
赤心學史篤崇志,青年奮發立潮頭。在紀念館內,小組成員跟隨講解員參觀了各個展廳,展廳內的大量照片、文物、繪畫和文字,再現了侵華日軍轟炸、焚燒、搶掠、屠殺、殘害婦孺等慘象,揭露了日軍的滔天罪行,再現了豫西抗日根據地軍民頑強抵抗、浴血奮戰的歷史畫卷,令在場的小組成員們深有感觸。小組成員們還了解了豫西八路軍開展倒地運動,以和平方式為農民贖回災荒時期賤價出賣的土地,讓農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知曉了以王樹聲、戴季英、皮定均、徐子榮為代表的一大批抗日英雄及他們的英勇事跡;緬懷了在安陽西梁慘案中慘遭殺害的31名無辜村民以及所有在戰爭中舍身取義的民族英雄。
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的生命密碼,蘊涵著我們黨的信仰、宗旨和追求,學習紅色精神,追尋紅色記憶是最好的傳承。活動結束后,實踐隊員愛黨愛國的熱情被大大激發,深切感悟到了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鮮艷的五星紅旗,是無數先烈們用熱血染成的。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紀念館的墻上的每一張黑白照片背后都代表著一個血淋淋的故事,沉重的文字和泛黃的照片警醒人們要銘記歷史、共緬先烈、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新一代青年正在享受著老一輩革命家打下的“紅色江山”,一定不能忘記共產黨人的初心,要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用黨的奮斗歷程鼓舞斗志,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用黨的實踐創造啟迪智慧,在新征程上更好擔負起新一代人的使命。
通訊員及聯系方式:閆如潔 18336116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