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醫療領域,團隊從醫生、護士以及藥店從業者三種人群出發,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團隊發現,由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醫療領域的從業者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醫生和護士在疫情期間不斷加班,不僅需要面對病人的巨大壓力,還需要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來保護自己和他人。藥店從業者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需要保證藥品供應并保持工作的正常運轉。

圖1 實踐團成員采訪醫護人員
在對醫護人員進行實地走訪時,我們發現醫生和護士們在疫情期間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工作壓力。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他們需要頻繁加班,不僅需要在醫院內忙碌工作,還要在社區進行核酸檢測工作,以保障社區居民的健康安全。疫情放開后,由于患者數量急劇上升,醫療資源緊張,導致許多醫護人員不得不帶病上班,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在疫情期間,藥店為響應國家政策禁止售賣任何治療發燒、頭痛等與新冠疫情相關癥狀的藥物。這雖然是為了避免患者自行用藥,導致病情惡化,但同時也導致了藥店的營業額下降嚴重。在疫情放開后,由于新冠病毒治療藥物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飆升。不過,現在已經恢復平穩,藥店也逐漸恢復了正常營業。
服務業是一個涵蓋范圍十分廣闊的領域。因此,社會實踐團隊主要針對酒店、餐飲、電商三個方向從業者進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也是顯著的。在酒店業方面,許多酒店不得不暫停營業或減少服務的范圍,導致酒店業從業者面臨失業或收入下降的風險。餐飲業也遭受了類似的沖擊,不得不暫停營業或采取外賣和送貨上門等服務方式來維持業務。電商則面臨著供應鏈中斷和物流停滯的問題。

圖2 實踐團成員采訪嬰幼兒用品店
在團隊成員實地調研中發現,在疫情的影響下,實體商家開始向電商平臺轉移,這是一種應對措施,可以幫助他們在疫情期間維持業務和收入。然而,由于缺少電商平臺運營的前期經驗和技能,很多商家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難以收支平衡。除此之外,由于疫情和防疫政策的不確定性,酒店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取消了他們的酒店預訂,導致酒店訂單的退單率大幅增加。這種情況使得酒店行業難以盈利,辭退了大量員工,臨時客流量增加也傾向于選擇老員工加班而不是招聘新員工。此外,餐飲行業的堂食人數也大幅減少。人們為了防止感染而減少了外出用餐的次數。在此背景下,外賣訂單的數量也下降了。

圖3 實踐團成員采訪門診醫生
經過實踐團隊的調研,結果表明,疫情對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醫療方面,人們對于健康和衛生的關注程度增加,同時對于在線醫療和遠程醫療的需求也有所上升。在服務業方面,人們更加重視安全和衛生,同時對于線上消費和送貨上門等服務方式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疫情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促使人們重新審視生活的方方面面,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和應對策略。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醫療和服務業的發展,加強對從業者的支持和保護,為建設更加健康、安全、便利的社會提供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