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找到的幾張上個世紀60年代的廣元火車站,此時火車站僅有1個候車室和2個站臺,直到90年代初,都一直是這個模樣。即使只看其外部建設,也可以窺探到當時站內會有多么擁擠。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找到了關于當年候車室的照片。若以現在的視角來看,完全看不出來這里是火車站候車室,反而像是一個臨時避難所。當年廣元城市發展在全國極為落后,因此有很多人到外地打工,每逢過年返鄉和開年外出打工之時,這里極為擁擠。

1989年10月,廣元火車站由二等站上升為一等站。隨著幾年后的發展,廣元終于在新地方,也就是現在的位置,于1997年建起了新火車站。此后,廣元的火車站從過去的客貨混用,變成了不僅全部承擔客運業務,還肩負接發部分直通貨車任務,成為川北地區最重要的客運集散地之一。

隨著“十二五”規劃落實,廣元火車站于2015年再一次進行了改造升級,如今煥然一新,有種女皇故里的既視感(女皇武則天祖籍即廣元)。車站也由原來的客貨混合站變更為純的客運業務辦理站,候車的人們也不用擁擠的緊挨著,如今的候車廳面積4200多平方米,一次能容納旅客3500余人。
![]() |

基礎建設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最明顯的便是道路優化問題。由于城市最初建設的時候,大多數道路考慮并不充分,導致現在道路亟需拓寬,拓寬就只有封路,繼而導致交通極為堵塞的情況。下圖便是原來兩邊本來就窄的10米左右寬度的單行道,為了拓寬以緩解交通壓力,就把這一側10米寬的單行道分成5米的雙行道,結果這一帶交通極其堵塞,給百姓生活帶來不便。但我們必須正視,基礎設施的優化改造必然會與過去的基礎設施產生矛盾,作為市民,我們需要明白今天的不便是為了明天的更方便,少一份今天對基礎設施改造的抱怨,才能多一份明天基礎設施完善帶來的舒心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