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實踐的主題就是公共場所安全問題的相關處理,其中以當下引發國際關注的踩踏問題為中心。為了更好的預防踩踏事故的發生,我們需要知道。公共集會,首先要在公共安全上投入相應的力量。比如規定相應的進出口,規定一定數量的人員,配置相應數量的公共安全員,人員分批進入現場,甚至有條件的可以配備現場監控監測,一旦發現有人員過于密集的苗頭,第一時間就要疏散人群,減小踩踏事故發生概率。踩踏事件造成人員死傷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空間狹小,人員眾多,導致人員擁擠,造成窒息或踩踏死亡。因此避免踩踏事故最重要的是控制人流。控制人流主要有兩點,其一是限制活動參與人流,其二是人流不要受到干擾而造成沖突擁擠,這樣才能有效避免人員相撞產生跌倒和踩踏傷害。對于限制人流,可以使用鐵柵欄圍成片區,引導人群有序進去隔離片區,當該片區達到一定數量后,便封鎖該片區,同時,預留緊急通道,只進不出。這樣便可以滿足所有人員的公共場所生活需求。
對于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來說,學校也是潛在發生踩踏事故的場所,因此我們也需要一定的防范知識。預防踩踏事故 擁擠是一種在很短的時間內,因為某種突發的原因,在人員集中的場所內引起的情緒亢奮、行動過激、人群大量聚集的失控現象。擁擠是突發事件,同學們難免遇到,當我們遇到擁擠情形時應該保持冷靜,沉著應對,謹防因為突發的擁擠致使人身傷害發生。公共場所發生人群擁擠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險的,當身處這樣的環境中時,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在行進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繼續向前先進的話,那么人群中極易出現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連鎖倒地的擁擠踩踏現象。為此,專家分析認為,在人多擁擠的地方發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種,一般來講,當人群因恐慌、憤怒、興奮而情緒激動失去理智時,危險往往容易產生。此時,如果你正好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就非常有可能受到傷害。在一些現實的案例中,許多傷亡者都是在剛剛意識到危險時就被擁擠的人群踩在腳下,因此如何判別危險,怎樣離開危險境地,如何在險境中進行自我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
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大學生,我們是社會未來建設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強安全意識,學習安全知識不僅是對我們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負責,更是對和諧,平安社會的一份貢獻。本次社會實踐也得到了相關人員的積極配合與高度熱情,順利的達到了公共場所安全秩序維護宣傳的預期。
作者:張珂
“青春千里行”社會實踐小分隊
審核老師:楊丹丹
“青春千里行”社會實踐小分隊
審核老師:楊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