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大學習春節習俗的宣傳力度,更加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的春節風俗習慣,在走訪的過程中,實踐隊員首先向被調查者介紹了春節特定的民俗文化內涵,此外,實踐隊員經詢問后還向他們介紹了從臘月三十或二十九的除夕到正月初二這三天過年高潮期的主要習俗。除夕這一天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要除舊迎新、吃團圓飯、發壓歲錢、除夕守歲等;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是春節慶祝最隆重的一天,當除夕午夜子時,新年的鐘聲敲響,這一天人民要開門炮仗,開始拜年;回娘家、祭財神等是正月初二特有的風俗習慣,這些都是慶祝春節的重要活動。
接著,實踐隊員深入廣場人員密集區,與居民群眾面對面交流。通過向當地不同年齡段的居民詢問以及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實踐隊員了解到在當地農村和城市春節習俗略有差異,在農村地區,大年三十中午貼春聯、福字,春聯、福字必須在午飯前貼好。到了下午基本就是包餃子,包餃子也有講究,餃子里要放入10枚硬幣、10枚紅棗,硬幣代表財,紅棗代表福。吃完餃子后可以睡覺、也可以守歲,放鞭炮。快到午夜零時,鞭炮聲漸次響起,逐漸震耳欲聾,新年正式開始。在零時,要起來洗臉刷牙,放開門炮,將準備好的鞭炮點上,不一會兒院子里就是滿地紅紙,硝煙味十足。大約凌晨1時,年夜飯也準備好了,有酒有菜。吃完飯,收拾好碗筷,拿出準備好的瓜子、糖、香煙等待他人來拜年。通過此次交流,被調查者表示對新春活動和其表示的豐富文化內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實踐隊員也感到此次調查收獲頗豐。
通過此次實踐調研,實踐隊員通過整理調查問卷了解到處于青年階段的人群對春節習俗和其中文化內涵的了解以及重視程度不夠,這也為接下來的實踐活動指引了更明確的方向,實踐隊員也深刻意識到作為一名青年更應當引導廣大的人民群眾共同學習春節習俗文化,發揚春節習俗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