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工人紀念館,不忘安源革命史
安源是一方神奇的火紅熱土,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爆發地,為了紀念這輝煌的歷史,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于1956年成立。12月31日上午,實踐隊隊員開啟了第一課,線上參觀了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跟隨畫面鏡頭,來到大廳,一尊雕塑映入眼簾,它是由兩只大手、巨大的紅旗和巖石組成,一手緊握巖尖,一手高擎信號燈,象征路礦兩局工人在旗幟的召喚下,以堅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跟隨著中國共產黨奔赴井岡山,從勝利走向勝利。
為深入學習了解,繼續向里面參觀,里面陳列著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相關文物和歷史事件。紀念館通過主題雕塑、油畫展覽、場景復原等形式,生動再現了安源路況工人運動的全過程,有力地展現了革命先烈頑強拼搏、慷慨獻身的無畏精神。聽過講解后,實踐隊員跟學生們說:“你們要明白,不反抗只會任人欺負,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只有工人們團結起來,才能打倒剝削者和壓迫者”。
傳承紅色基因,傾聽安源往事
“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這是毛澤東寫的詞《西江月·秋收起義》里面的一句話,講述了秋收起義安源會議的相關內容。當天下午,實踐隊員帶領學生們在線上觀看了秋收起義重要會議安源會議的介紹,安源會議在安源鎮張家村召開,現在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微課堂的學習中了解到,百年前,安源會議的召開開啟了黨領導新型人民軍隊的先河,秋收起義中,攻打萍鄉、瀏陽、醴陵,血戰幾百里的領導者和先鋒,就是素有訓練的安源路礦工人。講解員說道:“可以說秋暴頗具聲色,還是安源工人的作用”,經過學習安源會議的內容,學生們再次為安源工人“不懼犧牲、敢于斗爭”的精神所震撼。
緊接著,實踐隊員組織中小學生觀看微課堂,學習了解了100年前照亮工人思想的一束光——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夜校。夜校創辦于1922年的1月份,教室內的黑板上寫有一個“天”字,就是“工”和“人”兩個字上下連接,寓意工人團結起來的力量大于天。當年,工人們就是在這簡陋的教室里學習知識和啟蒙革命思想。與此同時,教室外的墻根下總會有一兩個機靈的小鬼頭,他們一邊站崗放哨,留意著周圍的情況,一邊自己也學習著革命道理。在濃厚的思想啟蒙下,1922年4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少年兒童革命組織安源兒童團誕生了,孩子們也逐漸成為革命的力量。
視頻中有一句話“信仰的風從學校吹進了少先隊員的心里,孩子們茁壯成長,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時刻準備著。”實踐隊員帶領學生們積極學習安源兒童勤奮好學的品質,希望通過今天的實踐學習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堅定自己的信仰,為新時代社會的發展時刻準備著。
今年是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勝利的100周年,實踐隊員帶領中小學生共同回望黨領導安源工人運動的奮斗歷史,在紀念這個偉大的時刻感受濃厚安源精神的同時,也讓實踐隊員和許多學生銘記安源作為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搖籃,堅持發揚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優良革命傳統。經過此次社會實踐,更多的中小學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傳承紅色革命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不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