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又稱“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福字、窗花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貼春聯,是中國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愿望,諸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之類;或與中華民族干支紀年文化相關連,春聯中嵌有“鼠”、“牛”、“虎”、“兔”、 “龍” 、“蛇”、“馬”、“羊”等生肖物名,如“錦鯉飛身酬遠志;祥羊跪乳感親恩”等;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調研隊事先整理出了有關春聯的調查問卷,并通過向熱心市民發放調查問卷的方法來了解人們眼中的春聯。隊員將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發現大部分人采用的對聯都是印刷式的,只有少部分人是自己書寫對聯。且人們大部分很在意春聯的美觀程度,采訪的人表示窗花在當地很受歡迎。同時人們也很關心春聯的內容,如平安、財、福、康等美好寓意的詞很受歡迎。
通過此次實地調研,調研隊發現對聯仍被人們給予著美好的祝愿,代表了人們對新的一年更加幸福的、美好的生活地向往。而對聯文化也在人們的美好祝愿中傳承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