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直接關系著現代國家歷史任務的實現,屬于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推力。在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以建設數字鄉村為方向,助力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當前農村房屋建設發展,自建房質量與鄉村規劃得不到相關監管和統籌。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 我國農村住房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農民居住水平得到了超前發展。然而, 與此同時, 住房領域的深層次問題亦逐漸顯露, 這主要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居住分化的日益突出、土地資源浪費, 基礎設施和村居環境建設相對滯后等一系列問題。變革農村住房制度, 加強規劃管理, 促進村莊集聚, 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和對落后地區的扶持力度是全面提高我國農村居民居住質量的有效途徑。
2022年8月10日,青島理工大學“摯夢星火——智農筑基”實踐團隊前往臨沂市野店鎮煙莊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當前國家各部門持續智能化改進鄉村公路、水利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智慧交通、智慧水利以及智慧城鎮,住房建筑部門建設城市信息系統(CIM),及時更新城市動態信息,準確掌握鄉村城市發展情況。團隊技術部門在此地對沂蒙六姐妹之一的張玉梅故居開展了為其五天的故居遺址數字化信息處理,同時對煙莊村紅軍小學進行數字化信息處理,為未來數字鄉村的建設提供數據支持。增強城鎮管理能力、優化人們的居住安全和居住環境。
在為期五天的數據收集中,團隊技術人員,利用無人機航拍和計算機軟件建模的方式,在虛擬現實中還原故居原貌,為“大數據洞察:天空地一體化”提供房屋建筑信息和地形信息。用土木工程和BIM專業知識助力鄉村數字化建設。并且將前三維模型上傳到云端儲存,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在云端欣賞故居的模樣。
實踐團成員通過此次技術建模,不僅深入了解當地紅色文化以及當地旅游宣傳等問題,更深入了解到煙莊村當地旅游資源的分配等問題。經過五天的無人機拍攝掃描以及后期軟件建模成型,形成互聯網云數據以便外界了解村莊的旅游特色,幫助解決鄉村振興路上的困難。爭做時代有為青年人,用實際行動向黨的二十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