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赴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農村教育發展暑期社會實踐團完成了在山任村及周邊村落的教育發展調查,于25日下午前往附近的景點:秦始皇陵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考察該景點對于周圍居民的經濟帶動作用。

(到達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臨潼區秦陵北路,離調查團主要活動的村落:山任村,僅有兩公里距離,景區周圍的村莊有30余個。兵馬俑是西安人自己挖井挖出來的,是首批國家級五A級旅游景區。當我們到達時,旅客已有很多了,據導游介紹,在2019年新冠疫情前,除了許多的國內游客,還有接踵而至的國外游客。
俗話說靠山吃山,我們調查團所居住的名宿主要也是為了來臨潼觀看兵馬俑的旅客所修建的,據當地村支書所介紹,山任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生態農作物:火晶柿子和石榴,除此以外村名們主要靠周邊的旅游地:秦始皇陵博物館、華清池,所帶動的經濟產業,比如:名宿(村中已有60家)、工藝品、農作物。工藝品和農作物是村民自己拿去景區外邊供游客購買。我們在本次去往博物館,就真實地了解這些情況。

(村民自己所做的兵馬俑)

(在景區賣桃子的老奶奶和導游阿姨)
在前期農村走訪調查中,我們也遇到過自己在家做工藝品的阿姨,還有一位正要坐電瓶車去景區的導游媽媽。說明周圍的旅游業對于周圍經濟和就業有一定積極作用。

(在家作工藝品的阿姨,調查成員手上拿著成品)
前幾次的農村實地調研中,我們能感受到作為臨潼人,他們自己的驕傲,比如有的家庭門外都放有一兩個兵馬俑模型,在山任村的民宿里,村民把特產農作物與兵馬俑聯系在一起,大大增大了影響力。進入景區內部,能看到許許多多的游客還有導游,據帶領我們的王導游說,他們這一行業,大多數都是當地人,連她自己也是屬于臨潼區的一位居民。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當地的旅游業也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作為導游,首先要了解的是秦朝的文化,甚至是陜西的文化。“來陜西就是要了解陜西的文化風韻,而不是只去那些風景區游玩”,了解文化,就能對當地的文化宣傳有一定的作用。

(最為經典的四個兵馬俑)
在觀看兵馬俑的途中,除了觀看宏偉浩大的兵馬俑排兵布陣,心中也對秦朝文化生出一種敬畏之意。出了秦始皇陵博物館,外邊有許多商店,比如藍田玉首飾店、朱砂店鋪,我們還看到了小商鋪:賣明信片的、賣小吃的,最有特色的就是提著小袋子,邊走邊賣小型兵馬俑的阿姨。
經過此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們體會到了農村的真實教育情況,還有基層人民對于數字化的使用,在實地考察了附近的旅游業經濟后,我們認識到,只有教育發展才能改變農村的現狀,靠本吃本,最終也走不出大山,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作為新青年,我們身上的使命與重任。
作者:袁鑫
攝影:袁鑫、姚國琛、張啟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