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雷劇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新發展
----“啟仰”團隊聆聽來自放坡村雷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聲音
7月4日起,一場為期7天的大型古裝雷劇在角尾鄉放坡村文化樓精彩上演。雷劇,起源于雷州歌,經過姑娘歌、勸世歌、大班歌、雷劇四個發展階段,最終形成了雷劇這個劇種。
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1964年,“雷州歌劇”正式改名為“雷劇”,主要分為“娛樂戲”和“哭戲”。雷劇的布景、服裝、道具、樂器、唱腔、舞美等都是具有獨特的風格的,是戲劇中的精品。雷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唱念做打一應俱全,舞美燈光服裝缺一不可,妝容更需要嚴謹,所有的這些結合起來給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雷劇盛宴。
在放坡村雷劇演員團的臺前幕后中,每位演員需根據劇本進行角色的定位,劇本內容大多傳承的是古典戲劇的精華。演員們需要在表演開始一小時前給自己化好妝容,他們的妝容與正規大劇團比也毫不遜色。他們的妝容細致苛刻、流程嚴謹,通過以勾勒、涂抹的方式呈現直觀、夸張、大膽的人物角色,處處彌漫著浪漫唯美的氣息。
演出期間的每天晚上,放坡村文化樓前都人山人海,氛圍熱烈。有的小孩在演出的前幾個小時就已經搬好椅子,等待演出的開始;有的老人悠悠地從村子里的每家每戶走向熱鬧的文化樓廣場;還有的人特意從遠處驅車趕來,就為了聆聽一場別開生面的雷劇。等到雷劇演出開始,無論是演出服飾、舞臺道具、還是后臺音樂、音響設備都讓觀眾耳目一新,所有觀眾都目不轉睛的看著舞臺,沉浸在戲劇的精彩之中。
雷劇演員們有新派、水準高、功底扎實、表演效果超出眾人想象。鄉村的振興離不開藝術文化的傳承,來聆聽一場雷劇非物質遺產藝術文化的聲音,感受其中的文化魅力。雷劇藝術文化的傳承煥發著新活力,新血液、新動力,以鄉村文化不斷發展傳播,為鄉村振興發展再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