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大學子三下鄉:采訪青年團員,傳承紅色基因
中國青年網渭南8月27日電(通訊員 楊甜甜 李昊政)為進一步了解中國共青團,使青年團員能夠擔當時代重任,凝聚青春力量,宣揚中國共青團的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資源工程學院2022年高校學生黨建團建現狀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團的團隊成員于七月下旬在各地對他們身邊的青年團員進行采訪。東流逝水,葉落紛紛。回望歷史,中國共青團已經走過了百年的光輝歲月,這其中的艱難曲折,千言萬語都不足以表達。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由身份至思想至行動。
以團徽為指引,破土萌芽
“剛開始時,我只是被學長學姐胸前亮閃閃的團徽所吸引,但在我深入了解后,吸引我的更是團徽背后的責任與擔當。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初中生成長為一名可以對同學們宣揚紅色理想的大學生,那枚團徽,無時無刻不在給予我指引”,談及入團初心時,已經九年團齡的的雷同學這樣說到。團旗、團徽、團歌皆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象征和標志,不容置喙,在共青團員隊伍不斷壯大的道路其起著非比尋常的指引作用。而實踐團成員李同學則表示,“胸前團徽的指引作用,不僅僅是初入團時,更是體現在生活中方方面面,得以讓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以團徽為指引,破土萌芽,成為一名共青團員。
以精神為營養,茁壯成長
加入共青團,不僅僅是身份上的加入,更是思想上的加入。談及入團對個人的影響,有位團員這樣回答:“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之后,我感到了作為一個團員肩上不可推卸的責任,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成了鞭策我的動力,我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團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學習,勞動,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起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團支部交給的任務,自覺遵守團的紀律,執行團的決議.我還勇于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團結同學,樂于助人.努力為共青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學習團章是增強團員意識精神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在學習團章的過程中,團員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經過思想交鋒分清是非,幫助自我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思想的侵蝕和影響,根據團章規定堅持自我在思想上、組織上的純潔性,學習黨的基礎知識。經過學習黨章、黨內有關文件、黨的光輝歷史,使自我比較全面的理解黨的性質、人、奮斗綱領和最終目標,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夢想,堅定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的崇高信念,以精神為營養,茁壯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使共青團無愧于黨的后備軍的稱號。
以行動為根基,深植土地
加入共青團,在行動上。有被采訪者這樣說到:“疫情剛開始爆發的時候剛好是在2020年臨近畢業,也就是大四的第二學期。那時候雖然學校沒有很多學生和老師返校,但是我們留校的人中很多都參加了志愿者活動,我也是其中之一,比如為返校同學發送物資,保障秩序,普及防疫知識等志愿活動。另外就是配合好各項防疫政策和措施,按時做核酸,不亂跑,積極配合工作。這些都是我們能做的,也是應該做的。”聽到“這些都是我們能做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時,實踐團的成員皆有些動容,不止這位被采訪者,更有諸多的共青團員在七情來臨時積極服務人民,奉獻于志愿活動中。在身邊亦不乏有諸多例子,謝同學在暑假期間沖到高危風險區第一線,穿上防護服,有人問“你是黨員嗎?”,他回答:“我是團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同時,他也表示“每天脫了防護服和從水里撈出來一樣,但我不后悔,被隔離在這里,疫情不清零我們不結束”。與同齡的共青團員們交流,實踐團成員們皆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朝氣蓬勃的活力,并且每個青年團員的內心都流淌著紅色基因,懷揣著愛國主義精神。在共青團這個優秀組織中,他們積極汲取豐富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并在團組織的氛圍中鍛煉自己,他們拼搏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們?赡茉诖蠖鄶等丝磥硭麄冞是“孩子”,但這次的訪談卻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他們不是人們口中“垮掉的90后,凋零的00后”,他們也不是“嬌滴滴”,而是有擔當、知榮辱的一代人。以行動為根基,深植土地,成為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員。除此之外,“跳出舒適圈外,發現更廣闊的天空”,“貢獻我們自己的青春力量”,“不斷的學習新思想,向黨組織靠攏”,“從書本到實踐,從理論到體驗”,“嚴于律己,認認真真的對待工作對待生活”,這些話也無一不體現著他們的蓬勃朝氣、優良品格與深入骨髓的紅色基因。
黨旗之所指,團旗之所向,以信仰顯初心,以熱血赴使命。百年風雨激蕩、篳路藍縷,時光變換了青年的面孔,但不變的,是青年對夢想的追逐、對國家的熱愛。向我們身邊的優秀團員榜樣學習,這正是我們當代青年應盡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