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團隊成員秉承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的先進思想,在日常起降巡檢和定期維修檢查間看到了科技空白。在日常起降巡檢方面,國內外主要采用人工對起落前后的飛機進行檢測,無法及時了解機內設備衰退情況;在定期維修檢查方面,由于飛行安全檢測系統遭遇國外壟斷,我國對于飛機的維修檢測面臨設智能化程度低,無法及時進行預測性維護的難題。在如此嚴峻的大背景下,浙商大學子勇于擔當時代大任,積極尋求破局之道。
自那以后,團隊成員在自身不斷探索以及指導老師的引領下,提出了以分析系統為核心,以智能機器人為載體的飛行安全檢測方案。2021年,智能飛機安全輔助診斷機器人成功實現技術落地。2021年12月06日,實踐團隊收到來自長龍航空的一封感謝信,感謝團隊的飛行安全分析系統及時、有效地預防了飛行空中停飛的可能性。原來,將智能機器人投入安全檢測實踐不久后,團隊的飛行安全分析系統基于智能機器人的采集數據發現了長龍航空存在HMU故障。這個消息令全體團隊成員興奮,但他們表示,并不會因為這次的消息而固步自封,因為技術總是在實踐和探索中突破的。為此,實踐團隊于2022年7月7日至7月9日,來到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之江實驗室。
在走訪之江實驗室之前,實踐團隊首先來到了位于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人工智能小鎮以及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因此,在實踐團隊了解人工智能小鎮的基本概況后,對即將拜訪的之江實驗室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隨后,實踐團隊來到了旅程的最后一站——之江實驗室。之江實驗室是以打造未來城市樣板為愿景,致力于建設具備全域感知、萬物互聯等特性的智慧園區。在與之江實驗室的負責人的研討中,實踐團隊對于飛機安全檢測機器人的設計方向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堅定了實踐團隊將檢測機器人和分析系統相結合的信念。
在吸收之江實驗室的研討成果之后,智能機器人的飛機蒙皮圖像識別網絡解決強光環境下飛機表面蒙皮反光問題, 區分復雜天氣場景下飛機蒙皮裂紋與倒影,降低多樣復雜天氣場景下蒙皮識別誤差,成功實現了在復雜天氣下的蒙皮圖像識別等機器人技術創新。
至此,飛機安全輔助診斷機器人暑期社會實踐圓滿落下帷幕。在此期間,社會實踐團隊的所思所獲,不僅只是為了更加完善飛機安全輔助診斷機器人,更是浙商大學子在“數字浙江”的號召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勇于挑戰科技難題的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體現。心懷社會,心系國家的浙商大學子將在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找到適合自身的位置,散發著自己獨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