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街道白米斜街社區內住戶以老人居多,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最多時社區內有1000多人。8月8日午后,實踐團成員來到社區服務站進行采訪工作。當問及疫情對社區工作帶來的影響時,兩位工作人員首先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居委會的工作日益增多,不僅要管理百位居民的核酸檢測工作,還要處理隔離人員的家中瑣事。“當社區中出現疫區返京人員時,不僅要將返京人員帶領到隔離地區并進行安頓,同時也需要幫助他們照顧好家中的花草,幫助他們喂貓、遛狗等等。”當問及居委會能否可以招募到黨員或者是否有措施來緩解人手不足的情況時,工作人員表示,社區內招募黨員作為志愿者這項工作一直在進行,但同時他們也需對志愿者的安全進行保障,以此為出發點進行考慮,很難去招募志愿者進行長期疫情工作的處理。由此可見社區工作人手不足,事情繁瑣,人事關系復雜是疫情下的常態。“很多七八十歲的社區黨員在疫情期間都主動請纓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雖然我們出于對老人的身體健康考慮謝絕了他們的要求,但他們的好意令我們非常感動。”來自社區服務站的王女士這樣說到。
通過本次調研,實踐團成員發現,盡管疫情對于社區工作的開展帶來諸多不便,但他們仍對生活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同時也對自己的工作抱有極大的成就感,高度認可自己的工作,認為在抗擊疫情的一線堅守,就是對黨的忠誠和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最好詮釋。談及這一天的調研,實踐團成員李思瀅認為,社區工作人員的反饋是有些出乎意料的。“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我們原本設計好的很多問題,其實并不能起到調研真正的作用,我們把一切都太理想化,美好化了。工作人員指出的很多問題都是我們從未考慮到的,在今后的調研中應當更為注意。”
走進餐飲服務,傾聽民眾心聲
在疫情的影響下,餐飲業受到的沖擊尤為龐大,8月11日,實踐團成員再次走進胡同,對一位咖啡店的店主進行了深入采訪。店主表示,2022年的上半年,咖啡店因疫情影響停業了整整兩個月,復工后由于不能堂食,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態,他只好選擇關停部分門店,這無非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不光是我們的咖啡店,我所了解到的這一帶的餐飲店利潤都大幅下降,像我們一樣入不敷出的并不在少數。這樣的日子令我們感到十分擔憂,希望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們能夠早日恢復以前的生活。”咖啡店主如實說到。
實踐團成員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由于疫情反復,餐飲行業總是面臨客流量減少、營業收入下降等問題。在合理放開堂食之外,提振消費信心;完善減免租政策;財稅支持、穩崗支持等,都是助力餐飲業“早日回血”的有效途徑。6月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擴大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政策行業范圍的公告》,明確自7月1日起將住宿餐飲等七大行業納入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政策范圍,切實地為餐飲服務業進行了減壓,刺激了行業的復蘇。
回顧調研歷程,不忘尋訪初心
本次調研令實踐團成員們感觸良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調研的數據收集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在將近40°C的高溫下進行采訪,幾乎很少居民愿意答應我們的請求,也有居民因為各種顧慮拒絕回答問題;社區的工作人員也是在百忙之中才能抽出空來接待我們,而他們所面臨的很多問題是我們當初不曾想到的。一句句輕描淡寫的話背后飽含了無數的汗水與心酸。實踐團成員中也有很多擔任過防疫志愿者的同學,但我們從未想到那時的辛苦或許只是社區工作者的冰山一角。“崛起是萬眾一心的事業。”如今,在二十大即將到來之際,作為祖國的青年,真切的體悟了疫情之下居民與社區工作者的我們,希望能夠更多的真切的參與到防疫工作當中去,發揚華農學子的風骨,為改善居民和防疫工作者的處境盡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在耕讀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