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鄉村文旅事業發展狀況,探究鄉村文化振興政策,2022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透析歙縣文旅策略,聚焦鄉村文化荒漠”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前往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展開調研。
1. 入古村訪文化振興之策團隊深入昌溪鄉萬二村,探訪當地旅游脫貧之路。萬二村原是省級貧困村,依靠其數百年留存的獨特的高大石塝壘砌的村落特色成功脫貧,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極具優勢。
7月16日上午,在穿過一條古意盎然的青石板路后,200多棟徽派民居層疊鑲嵌于群山之間,兩百年前的古村景象重現于團隊眼前,引起眾人的感慨。團隊首先進入萬二村內進行拍攝和采訪,深入參觀萬二村獨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在采訪村名時團隊了解到,鄉村文旅政策的實施為當地帶來很多新變化,很多村民加入到文旅行業當中,部分青年選擇回鄉創業。
在村委會,團隊有幸采訪到黃山市社科聯二級調研員,原萬二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吳清健先生,以及現任萬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寧國書記·。他們詳細介紹了四年來萬二村文旅行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從健全村內基礎設施,拓寬進村公路,到與高校建立旅游合作基地,扶貧工作隊的成員與當地村民一起,將萬二村這顆藏在深山中的“明珠”,展示在世人眼中,即使疫情時代文旅行業深受影響,萬二村依舊憑借自身的魅力突破了現實的“封鎖線”,吸引了大批游客。
提及未來的發展,吳書記表示萬二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萬二村的美麗是任何觀者都無法拒絕的”,他們將繼續建立健全基礎建設,開發完善旅游項目,在鄉村文化振興的路上走的更遠。團隊走訪結束時深切感受到萬二村獲得的巨大成績和未來的巨大潛力,每位成員都期待著萬二村成為煙火氣與詩意相繚繞,蟬鳴聲與人聲相應和的田園詩景。
2. 至一線觀墨硯留芳之美
第二日,團隊眾人來到徽州古城,調查徽墨與歙硯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產業鏈,深入了解非遺從業人員的生活現狀和非遺產品在當下社會的處境與出路。在徽州新天地,團隊走訪非遺產品的銷售者,了解當下非遺產品的發展現狀。當地店主表示疫情時代下文旅行業受到一定影響,但通過線上銷售,團隊游覽等形式其行業前景依舊明朗。在針對銷售端調研之后,團隊前往徽州歷史博物館,觀看了徽墨和歙硯的珍貴展品,感受到非遺產品所承載的濃厚歷史文化氣息,更深入的了解到非遺文化傳承的必要性。
為更深入的了解歙硯的發展狀況,團隊爭取到采訪國家非遺代表傳承人程禮輝老師,在程老師的工作室,團隊成員有幸欣賞到程老師雕刻的硯雕作品,硯石溫潤生觀,雕刻精妙絕倫,團隊每個人都發出了驚嘆之聲。在團隊成員問詢到歙硯目前的發展規劃時,程老師表示目前歙硯已經由古時的日用品向工藝品,藝術品轉變,行業內部在籌劃制定歙硯品質的評定標準,盡力降低大眾進入歙硯領域的門檻。
團隊成員還進入老胡開文墨廠,實地走訪徽墨的生產制作過程,了解到當前的徽墨制作依然堅持古法手工制作,但在原材料獲取和加工方面與時俱進的采用現代設施,極大的提高了徽墨的生產效率。在生產線參觀結束后,團隊有幸采訪到徽墨國家非遺傳承人周美洪老師,周老師表示非常歡迎大學生來到徽墨廠走訪調研,徽墨的傳承發展需要新鮮的活力和外界的關注,提及徽墨的未來。周老師表示徽墨既要有傳承也要有創新,希望徽墨未來能進入到普通大眾當中。
此次調研結束后,團隊成員對文旅事業的發展現狀有了清晰且全面的認知,進一步意識到文旅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對經濟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團隊成員深刻感到文旅事業的發展不能只依靠從業者的努力,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先鋒肩負著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義務。經過此次調研,團隊成員都希望能為文旅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