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建黨百年之際,二十大召開之年。為回顧黨的奮斗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從中感悟革命情懷,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江蘇科技大學海洋學院積極向上隊前往張愛萍將軍的故居,瞻仰先烈事跡,追思革命精神。
在游客中心取得參觀票后,積極向上隊根據旅游引導首先來到了神劍館。根據館外的文字解說,神劍館這一名稱來源于張愛萍“神劍將軍”這一稱號,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隨著腳步的移動,接下來引入眼簾的是直沖云天的“東風三號”。(DF-3)中程地地戰略導彈是中國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戰略導彈,在中國武器世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而位于張愛萍故居的這枚導彈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贈與。看到這枚導彈時,一腔熱血不由涌上心頭,了解到張愛萍上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的奠基人后,對他的敬畏之心又多了幾分。他為我國的戰略重器“核彈”研究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成就了我國的核力量威名,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下圖為積極向上隊攝,東風3號火箭陳列于神劍館前)

進入神劍館內部,根據指引,積極向上隊看到了上世紀到現在中國在科技方面做出的努力和進步,了解到了原子彈,氫彈等的開發研制過程,同時也看到了大量的先輩在其中奮進的身影。是他們的舍小家為大家,才成就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神劍館最后是科研展示成果區。在這里,通過模型的展示,小隊成員更加清晰的認識到祖國科技的發展歷程,為祖國感到自豪。
(圖為神劍館中科研成果展示區)

參觀完神劍館,積極向上隊依據參觀線路來到了戰史館。在這里,首先看到的是中國紅色第一聯雕塑。中國紅色第一聯是指“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其誕生于達州市通川區梓桐鎮,是達州紅色基因中極具代表性的文學藝術創造。雕塑分別表現了紅軍將士為了創建川陜根據地奮勇當先、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和大巴山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喜悅、踴躍支援紅軍的情景,中心為川陜革命根據地輪廓圖和鮮紅的黨徽,寓意著川陜蘇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

(上圖為紅色第一聯雕塑)
進入戰史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入黨誓詞,它宣示著身為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在戰史館內部,小隊成員了解到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一些重要事件,從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擴展再到保衛根據地,撤離根據地,看到了大大小小的戰役,看到了以往戰士們所用的槍炮,衣物,無一不透露出當時的艱辛。環繞一圈,回到入口處,再次看到了入黨誓詞,心中的感想又有了一些改變。游覽途中,我們注意到一部分人面對戰史陳列久久不動,挺拔的立在那里,似乎在感受著當年的風貌。

(陳列于戰史館門口的入黨誓詞)
出來戰史館,來到了張愛萍將軍的故居,張愛萍將軍故居位于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羅江鎮高石村,建成于20世紀20年代中期,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呈四合院布局,是我國傳統的歇山式全木質結構樓房。房屋共29間,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正堂建于清光緒年間,1938年擴建左右廂房。張愛萍早年曾在此生活、學習,開展早期革命秘密活動。同時,積極向上隊在這了解到了張愛萍將軍生平事跡,成長過程。張愛萍將軍一輩子為祖國的國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火箭軍都有他的身影。在這里積極向上隊還看到了一位天津來的中年人對張愛萍將軍的事跡十分推崇,攜妻女一起前來瞻仰。
通過參觀張愛萍將軍故居,緬懷革命先烈,牢記歷史傳統,也讓小組成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不畏艱苦、努力拼搏的重要性,要為青春的理想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