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實踐團隊先后來到了紅巖革命紀念館、渣滓洞、白公館,一張張泛黃的舊照片和大字報,敘說著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人民革命斗爭的故事,描述出老一輩們在重慶革命斗爭時的艱辛與苦難;“竹簽子是竹子做的”,江竹筠同志在歌樂山渣滓洞集中營內鏗鏘有力的聲音縈繞耳邊,讓團隊成員感悟到先輩的鋼鐵意志是革命成功的關鍵;“紅巖的小公共汽車”講述了周總理使用小公共汽車救助賣報少年,情系群眾的最美故事;“六毛錢也要算清楚”是共產黨人清廉自律、勤儉節約、心系群眾的最好解讀。一個個平凡樸實的小故事,深深地觸動著每一位團隊成員,也映照出一位位共產黨人們偉大精神魅力。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即使是在艱苦卓絕的革命環境中,老一輩革命家依舊堅守初心,保持著崇高理想和英雄氣概。團隊成員高雄在參觀結束后,向革命烈士宋振中獻花致敬,他談道:“先輩活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活在他們的事業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牢記革命斗爭歷史,將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傳承在科研學習中,將論文寫作祖國大地上,也要弘揚華農精神,練就真本事,用真才實干建設美麗祖國。

團隊成員高雄向革命烈士宋振中致敬

團隊成員于紅巖革命紀念館外合影
對話少先隊員,講述紅色故事
“課堂上便有紅巖精神的解讀,但是現場游覽的畫面感能夠進一步讓我體悟到共產黨員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也明確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以往,我認為奮進學習是為了個人發展,如今意識到,茁壯成長、建設祖國才是我們肩上更大的責任”實踐途中,隊伍偶遇來自重慶市沙坪壩聯芳小學三年級的少先隊員任河錦,在觀看江竹筠的《紅色遺書》時,他如是說道。任河錦的家長表示,學生學習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能夠重溫歷史,警醒現在,也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為強國事業耕耘不息。
“與少先隊員的對話,讓我不禁反思,作為華農的大學生,我們肩上背負著更重的擔子,不斷提升自我、反思錯誤,發揚華農精神刻不容緩。此外,身為學生黨員,我們更應時刻牢記入黨初心,將青年黨員的責任植入思想,融入生活,堅定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做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團隊隊長廖金雪在參觀結束后說到。
據悉,少先隊員走訪革命舊址是基于學校正在舉辦“小腳丫探英雄城”紅色活動,該活動旨在通過革命舊址走訪學習,增強少先隊員們的愛國精神。


團隊成員與少先隊員的合影
優化展館設計 弘揚紅巖文化
在紅巖魂陳列館中,實踐團隊采訪了志愿者與多名游客,他們表示,展館的優勢是展品具有代表性,能夠震懾人心,講述的革命歷史能夠激發人民愛國熱情、促進紅色文化傳承。但是,展館的主要游客是兒童、家長和老年人,年輕人的參觀頻次較低;展館內趣味性活動較少,游客體驗感較弱;展館敘事性的故事斷續,難以形成連續豐富的敘事篇章。
針對上述意見,團隊成員李鑫竹表示:我們應該多路徑、多方法優化展館設計,借助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紅巖文化。在展館設計中,應當注重動靜結合,使用書畫、革命遺跡等二維平面方式與電影、話劇演出等三維立體方式交織展現革命精神,形成良好的視同沖擊;也要重視人群分類設計,例如,針對老年人,可以按照時間脈絡講述先烈故事,增強展館故事敘述的連續性。而針對兒童,則可以使用漫畫展現革命故事,激發兒童閱讀興趣;加強多樣化宣傳,線上視頻與線下文章結合使用,增強傳播力。

團隊成員于紅巖魂陳列館前合影

團隊成員采訪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