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日晚,張衛東教授與實踐隊員們如約相聚于騰訊會議平臺。在實踐隊員陳思達同學的主持下,采訪正式開始。首先,張衛東教授介紹了“雙碳”的名稱和戰略意義,介紹了石油企業在“雙碳”背景下的發展狀況。目前,世界上以及我國許多的石油企業,已經在落實“節能”和“減排”兩個方面做出重大舉措,新能源的利用正在加速普及中。接著,陳思達就石油等行業轉型亟待解決的相關問題請教,對此,張衛東教授強調了“能源浪費”和“成本”的問題,以油田“注水”環節為例,需要耗費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損失,而我們則需要在經濟利益被兼顧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成本,通過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式,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碳中和”的新思路。接著,王先祺同學就我國數字油田技術發展提問,張教授介紹國內較為先進的數字化如新疆油田、勝利油田,此外,在數字油田基礎上,當今對油田數字化的處理、油田監控運行等等有了更高的智能化要求,建設智能油田已經成了信息時代的迫切需求。然后,張衛東教授介紹了學校針對這種國家策略做出的相應課程改革以及針對雙碳領域人才培養的建議。最后,陳思達同學就“中國若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是否意味著石油企業從此要開始大張旗鼓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刀闊斧投入能源前沿技術,不遺余力投入基礎研究”提出疑惑,張教授表示,對于石油工程,石油并不僅僅意味著能源,而是必不可少的化工材料;可再生能源正在大力推行,基礎研究的步驟可以交由第三方運行,石油公司可以作為“應用層”,而石油工程未來也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本次專訪,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了國家“雙碳”目標的戰略意義,從課本中抬頭,用實踐的步伐去理解碳中和、碳達峰,在石油工程的學習中擔起“雙碳衛士”的時代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