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感悟習總書記所提出的:追紅色記憶,走紅色足跡,悟紅色精神的講話。為推動紅色文化發展與傳承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重溫紅色歷史,學習紅色革命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山東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筑夢隊”暑期社會實踐團赴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開展了為期十四天的實踐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調研,走訪溝通的形式追尋紅色足跡,宣揚紅色歷史。
查閱資料,做好萬全準備
所有實踐成員在抵達目的地后,在相應地點進行了短暫休整,對接下來為期十四天的實踐調研活動以及時間安排進行整理和復核,確保萬無一失,為此實踐隊員通過查閱資料將臺兒莊相關事項整理成冊。
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遺址
實踐團隊將首個實踐地點選擇于留有戰爭痕跡的臺兒莊紅色遺址,近距離感受抗戰的艱苦卓絕。臺兒莊戰役發生在以山東棗莊臺兒莊為中心的魯南區域
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臺兒莊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實踐隊員初入紅色遺址,便被映目的彈坑墻所吸引,坑坑洼洼的墻面充斥著戰爭的厚重感,只瓦片磚累聚起戰時堡壘。實踐隊員在解說員的講解下如同身臨其境,于彈坑墻前低頭默思,表達了對抗日英雄崇高的敬意。隨后實踐隊員就講解發表自己的感受:有發起沖鋒時嘶吼的暢快殺敵,子彈擦著頭皮飛過無懼痛感的堅守陣地,以及對敵人報仇的家國仇恨。
隨著在遺址深入,實踐隊員來到一排排信箱前,映入眼簾的一句家書抵萬金,將實踐隊員的思緒拉入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了解到革命先烈背后的家國情懷與將兒送上前線的不舍與堅決,認識到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的氣概。最后,全體實踐隊員于遺址前重溫入團誓詞以及宣唱國歌。
傳承紅色記憶,走進抗戰博物館
為更加了解臺兒莊戰役,挖掘臺兒莊戰役中的紅色故事,傳承抗戰中的紅色記憶。實踐隊員來到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位于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城區西南郊,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初期著名的臺兒莊戰役而修建。實踐隊員于紀念館工作人員了解到: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由紀念碑、陳列館、影視館、全景畫館、戰地記者館、無名英雄墓、國防教育園等部分組成,并設有臨時展廳、多功能報告廳和紅色圖書室。 館藏文物史料共3000余件,展出文物、圖片和史料2000余件,通過歷史文物、歷史圖片、文獻資料與各類輔助陳列手段的有機結合,全景再現臺兒莊大戰中愛國將士報效祖國的壯舉。
參觀期間,實踐隊員先后跟隨講解員去往陳列館,紅色圖書室,影視館以及紀念碑等區域,從陳列的史實中,在紅色的圖書里,于緊張的電影里,站在宏偉的紀念碑前,一起重溫了這場戰士們不懼生死,英勇殺敵的戰斗。使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臺兒莊戰役的細節,加深了對臺兒莊大捷意義的理解。
最后,實踐隊員向當地人民詢問臺兒莊戰役中的紅色故事,老一輩人見證了國家從弱到強的一步步的發展,體驗過歷史的艱辛和現在的美好,能以更廣闊的視角帶實踐隊員認識紅色革命精神;實踐隊員認真聆聽了老一輩人在那個年代里的斗爭歲月。
宣揚紅色文化,堅定理想信念
“臺兒莊大戰已告結束,殲滅日軍11984人,生俘日軍719人,繳獲步槍1萬余支,機槍913挺,火炮127門,戰車40輛,……至此,臺兒莊大戰已完成我軍全勝之局。”電影《血戰臺兒莊》一遍又一遍的播放著,實踐隊員會在電影播放完成后以慷慨激昂的語氣大聲宣講臺兒莊戰役的時間,地點,意義以及參戰的將軍,戰役各個時間節點里沖鋒陷陣的烈士,引得不少游客駐足觀看。
臺兒莊戰役早已過去,紅色文化,紅色精神任然歷久彌新。在這里,實踐隊員在宣講過程當中,有不少人進行了提問,甚至質疑實踐團具有夸大行為,對此,實踐隊員根據自身實踐成果,以呈現史實,展現黨史資料等方法,成功解決了多數人的疑問。
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記憶,宣揚紅色文化。不僅僅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養,也是國家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實踐團根據此次事跡結果,通過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對臺兒莊戰役中的紅色精神,紅色文化進行了專項調研,結合整理分析,給出了較為可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