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建團100周年,迎接中共二十大,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開展了“江淮舉旗宣講團”主題文化資源調研的社會實踐活動。2022年7月21日長江小分隊隊員何蕾來到了安慶地區長江附近開展了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江,自西向東橫貫大陸中部,歷來被兵家視為天塹。下游江面寬達2至10余公里,水位在每年4、5月間開始上漲,特別是5月汛期,不僅水位猛漲,而且風大浪高,影響航渡。沿江廣闊地域為水網稻田地,河流湖泊較多,不利大兵團行動。
防守該地段的湯恩伯集團,除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據點作為警戒陣地外,以主力18個軍54個師沿南岸布防,重點置于南京以東地區,并在縱深控制一定的機動兵力,企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時,憑借長江天險,依托既設工事,在海空軍支援下,大肆殺傷其于半渡之時或灘頭陣地;如江防被突破,則分別撤往上海及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沿線,組織新的防御。防守湖口至宜昌段的白崇禧集團,以27個師擔任江防,其中以主力第3兵團位于武漢及其以東至九江地區;以13個師位于長沙、南昌之間地區。
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以百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奪取國民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和上海。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軍委依據向長江以南進軍的既定方針,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中原軍區、華東軍區部隊共約120萬人,統歸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和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組成的總前委指揮,鄧小平為書記,3月14日,中央決定:鄧小平任華東局第一書記、華東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在5月汛期到來之前,由安慶、蕪湖、南京、江陰之線發起渡江作戰,殲滅湯恩伯集團,奪取國民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蘇、安徽、浙江省廣大地區,并隨時準備對付帝國主義可能的武裝干涉。同時決定,第四野戰軍以第12兵團部率第40、第43軍約12萬人組成先遣兵團,由平(北平)津(天津)地區南下,歸第二野戰軍指揮,攻取信陽,威脅武漢,會同中原軍區部隊牽制白崇禧集團,策應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
渡江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并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并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余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為爾后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