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關愛留守兒童的號召,提高社會重視程度,助力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問題。通過調查發現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進入城市打工,但是在廣大農村隨之而來的產生一個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對于留守兒童而言,長期的親情缺失可能會造成他們的生理和心理不同程度的傷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乎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盛,關愛和呵護留守兒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響應學校關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2022年7月20號下午,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和美佳苑一家留守兒童家里進行訪問,在這名留守兒童家里該志愿者開始了“獻愛心,共成長,關愛留守兒童”的支教活動。
團隊成員的志愿對象是一個六年級的小朋友,名叫盧一(化名),今年12歲。首先,志愿者向該名留守兒童的家長了解了小朋友的學習進度,志愿者決定在數學上對小朋友進行強化補習。面對著這一張瘦小卻充滿活力的笑臉,那一雙雙渴求卻透露堅定的眼神,志愿者們寓教于樂,采用提問的方式將小朋友學習中的問題一一解答。
課后,志愿者帶領小朋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游戲,足球傳接,跳繩比賽等多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身體,也為這個小朋友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志愿者緊接著對小朋友開展了關于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小朋友不僅很配合的做了問卷,更在問卷上寫下了對父母的感激之詞,場面非常溫馨。
這次活動意義非凡,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校學習固然重要,但社會實踐不可或缺,后者也是大學生在校學習的遠期目的。比起專業知識,綜合素質諸如溝通能力、策劃能力、表達能力更為重要。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這些能力幾乎任何行業都是需要的。這次實踐可以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感覺到樹立遠大理想不是一句空話說說那么簡單,因為有無數的人,就比如這些留守兒童,他們正在艱難地生存著成長著。復雜的國情產生了很多復雜的事情,地區發展不平衡、留守兒童、農民工,多少汗水淚水甚或血水在其中,在這些可以說是嚴酷的現實面前,樹立遠大理想,改變種種不善,顯得沉重,更顯得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
(文:祖雯婷/圖:祖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