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黨,本色不改;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為貫徹落實“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總體部署,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星火賡續實踐隊隊員于2022年8月11日來到山東省肥城市進行紅色文化體驗游,參觀了老城革命紀念館、肥城陸房突圍勝利紀念館、毛公山紅色文化博物館等紅色基地,瞻仰對我們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圣地、紅色舊址和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廣泛了解當地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激情與精神。
到達肥城的第一站是老城革命紀念館,分為古城沿革、革命萌芽、抗日烽火、解放風云、英名永存、古城新貌六大展區,精選展出了自民國特別是全面抗戰爆發以來的120幅歷史珍貴圖片和612件(套)實物、書籍、烈士遺物,真實再現了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和平建設時期肥城老城的輝煌革命歷史和英雄人物事跡,加深了人們對其了解和認識。老城革命紀念館是開辟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新陣地,拓展鄉村紅色文化旅游的新去處,搭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
圖為肥城市老城革命紀念館。
之后跟隨講解員的腳步,隊員們首先來到陸房突圍勝利紀念館,站立在莊嚴肅穆的陸房戰斗紀念碑前,面對黨旗,回顧建黨的情景。這一刻,面對革命先烈曾經戰斗過的土地,面對紀念碑后的無名烈士,更加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心,堅定了入黨的決心。參觀團在講解員引導下瞻仰了“抗戰烽火、風起云涌”、“生死與共、血肉情深”、“豐碑永筑、浩氣長存”等主題館區,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記錄著烈士的英勇事跡。一幕幕場景、一張張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讓人真切的感受到了那段崢嶸歲月,更深刻的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背后無數革命烈士的犧牲和付出。之后來到烈士墓和陳光夫婦墓前默哀獻花,了解了烈士陳光的事跡。面對突如其來的敵人,面對精心策劃的圍攻,陳光臨危不懼,利用陸房周邊肥豬山、玡山地形優勢,勝利突圍,以我軍傷亡200余人的代價擊斃日偽軍1300余人,創造了我軍史上以少勝多、機動靈活的戰例。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圖為講解員為參觀隊員講述革命老區英雄歷史和人物。
之后,實踐隊員們又來到毛公山紅色文化博物館學習。泰安毛公山紅色文化博物館位于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是一家集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紅色文化教育、傳統文化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非國有博物館,是泰安市紅色主題類非國有博物館和肥城市非國有博物館。實踐隊隊員們跟隨館長的腳步,聆聽了毛公山博物館的發展歷程,瞻仰了毛主席生平圖片展。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張張歷史照片,展示了從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來有關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革命文物等各類藏品,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突出了紅色革命文化的完整性和專題性。通過參觀隊員們深切感受到了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奉獻精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個永恒的真理。
此外,實踐隊員還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呂仙村和五埠嶺伙大門景區。呂仙村原名團瓢,房屋由黃石壘成,冬暖夏涼,有“黃金屋”之稱,村中有四烈士之家、抗戰地道、井峪戰役遺址等紅色遺跡,隊員們身臨其境感受當時的革命生活情景。五埠嶺伙大門建筑歷史悠久,有“山東第一石頭村,全國獨特伙大門”的美稱,留有戰地醫院、藏兵洞等眾多紅色遺址。
隨后,實踐隊員們來到會議室,和在毛公山紅色文化博物館進行游學活動的少先隊員們進行有趣的互動,寓教于樂,將紅色知識用游戲的方法傳遞給少先隊員們,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幫助實踐隊員們鞏固學習成果,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
圖為實踐隊員與少先隊員們進行有趣的課堂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