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斯維馳環保調研團成員前往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污水處理廠、昌樂縣宏健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進行線下調研,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與負責人就污水處理相關問題展開訪談。

負責人詳細地介紹了治污基本情況與流程。污水廠采取目前較普遍的方式——微生物菌群處理,每年可以處理三萬噸廢水以上,低于污水廠最大承載力,處理負擔較輕,而這些廢水來源于居民生活用水、工廠排放等多個途徑。污水經過處理后有專門處理工藝,確保不產生二次污染,保證治理環境的實效性。
在談到行業競爭力與發展困境時,負責人表示,“對于設備,一定要追求不斷改進,引進最前列的設備技術,提高效率;對于管理,絲毫不能松懈,確保企業高效運轉。環保企業的初心是治理環保。行業困難固然存在,設備更替運行等需要不斷尋求發展機會,產業下游水的供應廢棄物的處理等需要進一步協調,但只要堅持好這個初心,發展就一定不會偏離方向,就一定有好的前景。”
隨后,負責人又陪同進行了污水廠流程的參觀并進行了進一步講解。污水處理流程中,大多設備為自行運轉,人工參與部分僅涉及機電修理及技術基本操作,主要任務均為機器運行,相較于傳統人工處理模式,極大提高了處理效率。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產力的不斷發達必然使得用水問題越來越突出,污水處理廠的存在就愈發重要。一方面,作為民生工程,政府需要提供資金、技術等支持;另一方面,隨著政策的完善,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管力度也在不斷提升。而污水處理不僅僅需要政府與企業的維持,更需要民眾的了解與支持,深入了解污水處理并向整個社會宣傳普及進而在今后能夠形成垃圾處理的蔚然之風是亟待關注的問題。污水處理不是簡單的工業設備重復機械操作,是需要不斷創新、提升效率,為人們美好生活提供保障的綜合項目,這也是本次實踐的最大收獲。
文/斯維馳環保調研團 圖/斯維馳環保調研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