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這塊土地上,到處藏著破舊即將消失的老街,這些老街都是曾經十分輝煌的地方,隨著時代變遷,如今卻變得破舊不堪,卻依舊保持著原來的老建筑,老布局模式,每一條老街都是一個珍藏當地人文故事的博物館,其中潛山市黃泥鎮老街就是這么一條老街,而且是一條再不改造修繕,就將消失的安徽老街。
志愿者團隊于8月4日參觀了黃泥老街。黃泥鎮老街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的黃泥鎮上,距離潛山市市區大約27公里遠,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一直都有“一腳踏三縣(市),一帆通四海”之稱,在歷史上,這里是一個繁華的碼頭,擁有一千年歷史,也正是這樣的地理位置和優勢,催生了繁華的黃泥鎮老街。兩位志愿者走進黃泥鎮老街首先看到的就是醒目的中國古村落—黃泥村的標志,路過的80歲的老人向志愿者們講述了這里曾經的繁華,這里曾經開設了很多的茶館酒樓,當時有著南京秦淮河之雅趣與繁華,更是被譽為潛山的小上海。

圖為黃泥老街標志
如今的黃泥鎮老街依舊擁有一批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比如說古民居、古祠堂、古街井等,繼續沿著街道走,兩邊都是殘破的老房子,這里的店鋪一字排開,緊密相連,有些地方依舊保留著青條石鋪就的街道,只是這些青條石已經被鞋子磨得十分光滑,而且也有很多地方出現破損了。這里的老店鋪以及民居房墻面上已經斑駁,木門上的油漆掉了一塊有一塊,仿佛是歲月的涂鴉之作,卻也充滿了一種滄桑的歷史美。
黃泥鎮老街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這里依舊充滿了煙火氣息,依舊擁有著其他地方幾乎消失不見的老店鋪和老手藝人這里的店鋪依舊采用的是古時候那種前面店鋪后面作坊的布局方式,在這里依舊可以找到如竹器、鐵制品、鞋帽針織的店鋪,甚至連藥店都是以前的那種藥店擺設方式,走進這些店鋪,撲面而來的就是一種回憶感和穿越感。志愿者在一間賣竹器的店鋪遇見了年逾七十的江永太老人。京志愿者采訪得知他15歲起學竹編技藝,至今已做篾匠近60年,制作的竹器物件數不勝數。這是岳西人小時候的記憶,時過境遷,竹器被塑料凳現代制品取代,篾匠、鐵匠、瓦匠……這些持在鄉間行走的鄉村匠人,成為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圖為江永太老人
黃泥塘的古民居、店鋪雖然沒有那么的豪華,但是無論是屋檐還是窗欞,都擁有自己的特色,兼具了徽派建筑的古樸大氣,又擁有江南水鄉的柔和之美,邁步其中,感覺就像來到了一個大型的民俗文化博物館。
參觀完黃泥老街后,志愿者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街豐厚的歷史,通過老街的面貌實實在在地認識到了歷史發展一路走來的艱辛不易,增強了愛國主義精神和歷史的責任感,心底的紅色基因也被喚起。志愿者們紛紛表示應當從學習到的歷史里汲取精華,傳承并發揚我們偉大的中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