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管理學院“同心共振”鄉村振興實踐團的5名隊員按原計劃驅車前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平新鎮高潮村。但由于當地突發疫情的影響,隊員們被村民婉拒。所幸當地村委會了解到情況,書記黃長虹同志邀請5名隊員前往他的家鄉綏化市蘭西縣河口村進行深入考察。7月14日在書記的帶領下,5名隊員正式在河口村開展了為期5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隊員們與當地農民面對面交談,親身下田了解當地農業生產,通過觀察和反思得出調查結果。
活動伊始,隊員們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首先向河口村的村民進行了普法宣傳,通過分發傳單資料和視頻觀看的形式,宣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婚姻法、預防詐騙等等。在遇到年邁的村民看不清文字內容時,隊員們耐心地為其朗讀傳單上的內容并播放了事先準備好的視頻。通過這些知識的宣傳,村民們對這些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所防范,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其次,隊員們在得到農戶的允許后,來到農戶家里,幫忙干農活。采摘茄子、大蔥、黃瓜,清掃院子,除雜草。隊員們在空閑時間也和奶奶聊天,了解到前段時間下暴雨、冰雹,園子里的農作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同時也跟隨農戶去了瓜田,根據瓜農描述,此時正值香瓜成熟的時節,全部賣出能得到十多萬元收入。但由于暴雨冰雹影響,香瓜大多被砸壞爛在田里,致使收入大大減少。隊員們進入瓜地,仔細查看地里的香瓜,確實還有很多未成熟的香瓜全都爛在了地里,有些能摘下來的表面也都坑坑洼洼的,都是冰雹留下的痕跡。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農民生活的不易。面朝黑土背朝天,辛苦一年最后卻因天災而顆粒無收。
在得知農民今年收入不佳后,隊員們也想為農戶們盡一點綿薄之力幫助他們銷售農產品增加收入。在和村民們幾天的相處下,我們了解到當地主要以種植售賣農產品為生,再加上河口村附近多有廟宇,所以隊員們最后決定制作一些農創產品幫助村民創收。隊員們尋找當地的文創店,根據蘭西縣當地的特產香瓜、玉米、亞麻以及當地景點東林寺這些意象手繪制作了書簽,同時我們創建了公眾號來宣傳蘭西縣的景色、農產品,并以微商的形式售賣農創產品。為當地的文化、特產做了宣傳,為當地經濟貢獻了一份力量。
在前往實踐地之前,通過與書記交談我們了解到之前的蘭西縣是貧困縣。我們想借著實地探訪來了解當地村民的生活環境和生存來源,據了解,上個世紀80年代左右,該村經濟也曾快速發展,主要經濟來源是亞麻,但是隨著人員流失,還有各種獨立的小作坊出現,導致品質下降,很多人放棄了這項農作物的種植。現在該村主要就是通過種植香瓜和玉米來獲取生活來源,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脫貧攻堅戰略,蘭西縣作為貧困村也還有很多進步和發展的空間
通過和村民們交談以及實地考察,發現村民們接受信息還是很少,現在還是主要以種地為生,很大程度上受到這一年氣候的影響。就像這一次的冰雹和大雨,就對當地種植的農作物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這也更加加深了我們團隊對于鄉村振興這個方向的研究,如何更好地將現代科技或者方法與農作物相結合,打造現代化農業,將農產品與文創相結合,更好地推廣,尋找新渠道去提高經濟收入是當地的重點問題。
短短幾天,我們走訪該村,向他們宣傳鄉村振興戰略,聽取他們對新時代的感受與看法。在村委會學習與志愿中,我們懂得了每一種工作都充滿了艱辛,也讓我們提早感受到了工作的氛圍。三下鄉活動中,大學生參與到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同時提高了我們作為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對于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而言,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挑戰,同樣也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自身素養的機會。于是,我們毅然踏上了“三下鄉”社會實踐的這條道路。我們通過本次活動,了解基本國情、深入農村參與新農村的建設、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獻計獻策,把愛國熱情同成才成人的愿望以實際行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