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不同程度“注水”
“很多人的簡歷都有水分,只不過是多是少的問題。”昨日,當記者向應屆大學畢業生小張詢問簡歷是否“注水”時,小張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小張是呼市一所大學2013屆畢業生,所學專業是計算機,大四下半學期他就和同學們一起奔波于各招聘會和人才市場,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和同學開始“加工”自己的簡歷。
“有的人不是班干部寫成班干部,有的人沒得過獎學金也加上了獲獎內容,更有甚者,寫上未取得的資格證書。”小張說:“反正這些用人單位都不考證,寫上總比不寫強。”
同小張一樣有過將簡歷“注水”的還有小崔。
小崔告訴記者,他所學的專業是電子商務,2011年畢業后,因為所學專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一年后他轉行做了銷售。
就在他應聘銷售崗位時,所遞交簡歷中填寫了有過一年銷售的經驗,但事實他一天銷售都沒有干過,所了解的那些銷售知識也是從書上得來的。
“如果如實填寫,招聘方肯定會覺得不行,很少有企業愿意給我面試的機會,如果我稍微‘點綴’些,或許能增加獲取面試的機會。”小崔道出了簡歷“注水”的原因。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學畢業生的簡歷中或多或少的都有“注水”行為,而“注水”較多的部分是學校擔任的職務、獲獎情況、社會實踐經驗、實習經歷等等,而學歷和學位這些看得見部分“注水”較少。
“注水”學生有失誠信
對于大學生們簡歷“注水”的事情,企業是什么態度?
記者采訪了幾家公司人力資源的負責人都認為,學生給簡歷“注水”的行為有失誠信,一般情況下會不予考慮。
呼市一家會計事務所的人力資源主任趙先生表示,眼下正逢大學放假時期,實習生和應屆畢業生都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收到簡歷后,他會從簡歷中挑一部分通知面試。
“由于大學生處于實習期或剛畢業,一般沒工作經驗,所以注水的簡歷還是比較多。”趙先生說,“其實注不注水很容易發現,簡單的交談就能夠得知,如果發現有注水的情況,一般不會考慮。”
趙先生告訴記者,他曾經遇到過幾名大學生,簡歷中寫著精通各種會計方面的軟件,但經過他實際詢問,其實這些學生只是在學校中接觸過該軟件,更有的學生連EXCEL都不能熟練掌握。
另外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對簡歷上的內容不是很注重,更注重的是應聘者的能力和悟性,尤其是應聘者的誠信問題是很看中的。
如實填寫做真實自己
內蒙古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就業市場科副科長于軼告訴記者,正確的簡歷主要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包括姓名、年齡、籍貫、照片、郵箱地址以及電話號碼的基本情況;第二個部分是應聘者的教育經過、所學的課程、取得的資格證書以及獲得的獎項;第三個部分是應聘者的社會實踐,其中包括實習經歷和老師搞的科研項目等。
對于部分大學畢業生簡歷“注水”的情況,于軼表示,學生們在書寫簡歷的時候不應該夸大事實,更不能胡亂瞎寫,因為這樣有失一個人的誠信,學生們應該按照自身的情況如實地填寫簡歷,做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