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兄”要先走
“群面”通常占時很長,若干個小組經過分工、小組討論,最后挨個上去做presentation,這樣一折騰怎么也要一整天。求職的同學們也很忙,大家都抽空聚到一個地方耗上一天也不容易。當然,總有些同學當天有其他安排恰好時間沖突。
在這場“群面”中,有甲和乙兩位同學都向面試官申請要早退。甲同學要趕下午三點學校里的考試,因此一做完自己小組的presentation就獲準提前離開。乙同學稱晚上有事,需要在五點之前離開,因為擔心按照小組序號來做陳述可能會影響時間,因此申請所在小組提前做presentation,獲得準許。
面試官們一致對甲同學表示了充分理解,但對乙同學頗有微詞。幕后討論時,有面試官問:“他跟誰申請的要提前離開?”暗示乙同學并沒有讓所有面試官都知道自己要早退的事情。而面試官們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同學有早退需求,而是這個“早退”有沒有提前告訴自己所在團隊的其他成員。現場很明顯能看到,乙同學所在團隊的隊友皆不知此事,對自己要提前上場紛紛毫無準備。正是這樣一個細節場景,讓面試官們對乙同學的印象打了折扣。這會引發對其不利的猜測評價,如乙同學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個人主義較重;再如乙同學故意在隊友們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提前做陳述,只有他一人知曉提前上場,因此準備和表現會比其他人充分,由此得到出挑效果。前者是性格脾性問題,后者是心機城府問題,無論哪種,都是不受HR們歡迎的理由。
為什么執意講英文?
有一組團隊上場時,其中一位女孩全程用一口流利的英語來做了陳述。而由于其他隊友全部使用普通話陳述,因此這樣的表現顯得有點突兀。從現場分工來看,完全得不出她表述的這塊內容非得用英語來闡述的必要理由,反而給面試官留下了比較刻意的印象。
針對語言使用的問題,有面試官當場直白地提問。這位同學給出的理由是,語言選擇是征求過指導老師意見得到“不限中英文”的答復,而她覺得英語更加能讓自己表現得自然得體,因此才使用英語。
面試官們幕后討論時一致觀點是,使用英語沒問題,但這當中依舊涉及一個團隊協作的問題。如果想好自己要用英語表述,應該事先通知組里的其他隊員,讓大家都有心理準備;或者可以按照語言差異來調整團隊工作的分工,至少使團隊presentation表現得有整體感。由此,盡管這位同學的英語能力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但最終并沒有獲得評委們的好感,甚至直接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