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級電容器領域,能量密度低、穩定性不足等問題長期制約其應用拓展。重慶樞鴻啟界科技有限公司的離電煥液團隊深耕電解液材料創新,自主研發出乙基異丙基砜(EiPS)有機溶劑、四甲基銨四氟硼酸鹽電解質鹽等核心材料,結合創新除水工藝,成功突破行業技術瓶頸,為超級電容器性能升級提供了關鍵解決方案。
自研EiPS有機溶劑:拓寬電壓窗口,抑制副反應
傳統超級電容器因電解液溶劑穩定性不足,電壓窗口多局限于2.7V以下,且在高壓下易發生副反應,導致容量衰減快、壽命短。離電煥液團隊針對性研發出乙基異丙基砜(EiPS)有機溶劑,通過分子結構優化,將超級電容器電壓窗口提升至3.3V,首圈容量保持率高達95.6%,顯著抑制了電解液與電極材料接觸面的副反應,降低電解質鹽分解速率達40%。
這一突破解決了傳統溶劑在高壓場景下的不穩定性問題,為超級電容器在高能量需求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如智能電網的電壓調節、軌道交通的應急供電等。
創新TMABF₄電解質鹽:提升微孔利用率,釋放容量潛力
電極微孔利用率低是制約超級電容器容量的另一關鍵因素。傳統電解質鹽離子半徑較大(如四乙基銨鹽),難以進入電極微孔,導致大量比表面積被浪費。團隊研發的四甲基銨四氟硼酸鹽電解質鹽,將離子半徑縮減至0.8nm,成功匹配電極微孔尺寸,使微孔利用率提升20%,超級電容器容量突破3600F。
該材料創新直接解決了電極“有效面積虛高”的行業痛點,充分釋放了電極材料的儲能潛力,讓超級電容器在相同體積下能夠存儲更多能量。
三級耦合除水裝置:降低水分干擾,延長循環壽命
有機溶劑中的水分是影響超級電容器循環穩定性的“隱形殺手”。傳統分子篩除水工藝無法去除帶氫鍵的水分子,導致溶劑含水量居高不下(通常20-40ppm),加速器件老化。團隊研發的三級耦合除水裝置,通過物理吸附與化學除水協同作用,將有機溶劑含水量降至10ppm,較行業平均水平降低50%。
這一工藝創新大幅提升了超級電容器的循環壽命,使其在50萬次充放電循環后仍能保持優異性能,降低了下游應用的綜合成本。
目前,基于這些自研材料的超級電容器已在智慧電網、倉儲機器人、塔吊勢能回收等場景落地應用,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與經濟性。業內認為,離電煥液團隊的材料創新不僅填補了國內高能量密度電解液領域的技術空白,更推動超級電容器向更高功率、更長壽命、更廣泛場景邁進,為新能源儲能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