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燃夢鄉村,‘墊’石成金”鄉村振興促進團的志愿者們懷揣熱忱與使命,走進重慶市墊江縣畢橋村村委會,開展“逐光書語潤心”主題支教活動。他們以生動的故事、實用的知識與溫暖的陪伴,為當地6至12歲的孩子們帶來了一段充實而難忘的夏日記憶,讓文化的種子在鄉村沃土中悄然播撒。
追榜樣之光,筑家國之夢;以榜樣為燈,揚家國情懷。“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有一位爺爺,一輩子與星辰為伴,用智慧讓中國的衛星翱翔太空。”隨著支教老師的娓娓道來,“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的故事徐徐鋪展。從少年時代的求學初心,到投身航天事業的矢志不渝,再到“國家需要,我就去做”的赤誠擔當,孩子們仰著稚嫩的臉龐,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敬佩的光芒。
當講到衛星成功發射的激動時刻,有孩子輕聲問道:“老師,我們以后也能當科學家嗎?”支教老師微笑著點頭:“當然能!就像孫爺爺說的,夢想是照亮前路的光,只要你們心里有光,腳下就有力量。”話音落下,家國情懷的種子已悄然在孩子們心間扎根。談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如何融入日常生活時,有小朋友踴躍舉手:“我爸爸開車就用導航,原來這里面藏著這么多中國智慧和奮斗故事!”一個個鮮活的片段,讓追逐夢想、報效祖國的“逐光”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悄發芽。
筑牢反詐“防火墻”,守護童心不慌張,讓安全意識為成長護航。“收到奇怪的鏈接要點開嗎?”隨著支教老師的提問,一堂生動的反詐小課堂正式開講。結合小朋友的認知特點,老師們通過情景劇演繹、問答互動等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冒充家人索要錢財”“游戲虛假充值”等常見騙局,將原本枯燥的安全知識轉化為孩子們易于理解的生活場景。課堂上,孩子們踴躍舉手扮演“小警官”,在模擬識破騙局的互動中,輕松記住了“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反詐口訣。“原來騙子這么狡猾!”10歲的小雨恍然大悟,“我要把今天學到的告訴爺爺奶奶,讓他們也提高警惕。”隨后,她還主動分享了自己知道的防騙小技巧。
短短一節課,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實用的防騙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懂得:守護好自己與家人的安全,也是成長中一份重要的責任。這份對安全的認知,如同為稚嫩的生命披上了一層堅實的鎧甲。
以行動為筆,繪環保畫卷,讓綠色理念與家鄉共生。我們每天產生的垃圾都去哪里了?”“怎樣做才能讓村子更干凈?” ”環保知識課堂剛一開始,支教老師的提問就引發了孩子們的熱烈討論。為了讓孩子們直觀理解環保的意義,老師通過污染前后的圖片對比,清晰展現了環境污染的危害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還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鼓勵孩子們從“隨手撿起一片廢紙”“不隨地吐痰”等身邊小事做起,爭當環保小衛士。“我以后要提醒爸爸媽媽,買菜用布袋,不用塑料袋!”一位小朋友認真地說。這一句句稚嫩的承諾里,飽含著孩子們對家鄉最純真的熱愛,也讓綠色環保的種子在心中悄悄扎下了根。
夕陽西下,支教活動漸入尾聲。支教團成員陪伴著孩子們拿起畫筆,共同勾勒心中的美好。一名孩子專注地在紙上畫下藍天白云、綠樹紅花,旁邊用稚嫩的筆跡歪歪扭扭地寫著:“我愛畢橋村,我要保護它。”簡單的畫面與文字里,滿是孩童對這片土地最純粹、最真摯的熱愛,也讓這份環保的初心在暮色中愈發清晰。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圍著志愿者不舍地問:“明天還來嗎?”這一聲期盼,讓燃夢鄉村“墊”石成金鄉村振興促進團的成員們更加堅定:三下鄉支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用愛與陪伴喚醒希望。從家國情懷的萌芽,到安全自護的覺醒,再到環保責任的扎根,這一天的“潤心”之旅,已讓文明的火種在鄉村孩子們心中點燃。而這樣的光亮,終將匯聚成助力鄉村振興的溫暖火炬,在廣袤的田野上持續傳遞、生生不息。
- 掃一掃 分享悅讀